劳工运动的百年前后 从「工作8时」到「下班责任制」

▲▼130年前追求的是缩短工时,130年后的今天,多个工会劳团号召万人「反低薪、禁派遣」上街游行。(图/记者赖映秀摄,下同)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上班打卡制,下班责任制」是现今台湾社会很好的写照。每逢「五一劳动节」,就会有不同工会的劳工走上街,为自己的权益抗争,然而,众所皆知,劳动节的由来和美国芝加哥1886年的干草市场事件(Haymarket Affair)有关。只是,人们在130年前所追求的「缩工时」,到了今时今日,似乎仍一成不变。

当时的工时很长,一天要工作时间高达14、15小时,甚至周六也要工作。因此,全美劳工联盟就号召了劳工从五月一日开始全国性的罢工,提出「每日8小时工时」的诉求。

秉持政府主义路线的「国际工人联盟」(IWPA),决定支持这项工人运动的诉求,特别是在芝加哥地区领导者。「推动8小时工时」的宣传运动于1886年达到高峰,约有30万人于当年的5月1日参加了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的大规模罢工、抗议游行,要求实行8小时的工作制。其中,芝加哥就有4万人参与该活动

芝加哥政府于5月3日出动警察镇压,过程中枪杀了4名工人,受伤者无数。后来,各工会又于5月4日在干草市广场举行会议,当天聚集约2500名劳工,虽然情绪激动,但过程和平,没想到却在活动要收场时,警方与劳工双方起了冲突场面相当混乱,警察甚至对着人群开枪,2名工人甚至被当场击毙,这就是著名的「干草市广场事件」。

事后,支持工人集会者与反对者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双方都指责对方要负法律责任。警察与外界一口咬定是无政府主义者丢的炸弹,要求处以极刑。因此,警方大事逮捕劳工领袖,最后在1886年5月27日以故意谋杀警察的罪名,起诉了几位工会的领导人,并将他们判处以死刑。

芝加哥干草市场惨案发生后,无政府主义运动在芝加哥地区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劳工运动陷入低潮。但这个惨案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美国劳工联合会(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的领袖撒穆尔·龚帕斯(Samuel Gompers)于1888年再次号召于 5 月 1 日举行罢工,继续推动8小时工作制;在法国巴黎包括左翼社会民主党人在内的工会领袖及时呼应,也宣布在这一天举行大罢工,以示声援

世界工人运动组织「社会主义国际」也于1889年在巴黎举行成立大会,会议决定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工节,要求各国的劳工共同努力,为八小时工作日而奋斗。最后,在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执政时,才在法律中明确保障了8小时工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