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文/就让自己出点状况吧
▲年轻人未来无限宽广,人生也因为波澜起伏而显得精彩。(图/摄影师王顺禾摄,授权使用)
文/李伟文
这些年我到顶尖的大学,明星的科系,对那些一路过关斩将的优秀学生聊到有关生涯规划的主题时,都会特别提醒这些天之骄子,人生最大的困境不是当你面对困难抉择时的徬徨,反而是因为一路顺遂――考个好成绩、读个好学校,然后找到好工作,娶到好老婆或嫁个好先生,然后生个乖巧优秀的好孩子…,然后一生就这么过完了,因为太顺利,一切又太理所当然,所以我们忘掉了原来人生还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原来人生可以不是这么过的。
这也是很多年前看到侯孝贤导演在某次媒体采访时,他所提到的,令我心有戚戚焉的话。他说,当自己拍片过程太顺利时,他反而会害怕,然后会想办法出点状况。其实他这样主动给自己找麻烦,也是了解到,通常一般人只有在面临挫折困顿失败不如意时,才会停下来思考:再来要怎么做?还有其他什么可能性?
我也是常提醒自己,要不断归零,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
或许就像动人的乐曲必有高低起伏,有快板,有慢板,有间奏,人生也因为波澜起伏而显得精彩。
今年(2016)起台湾全面实施周休二日,若再加上国定假日与年休假,每个人即便是忙碌工作的上班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码也有三分之一是完全属于自己可以用运用时间的假日。
若是好好利用这些假日,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还可以活出我们第二或第三个精彩的人生。
可惜若询问周遭的朋友,你上个周末假日做什么事?恐怕有很多人会想半天才回答:「忘记了,睡个补眠觉,做些琐事,时间不知不觉就过了!」
▲学生有更多时间,可以规画自己想做的事。(图/记者季相儒摄)
只要想到即便工作期间都有三分之一的人生可以自己规划,换句话说,假如我们二十多岁工作到六十多岁,四十年左右大约有整整十三年空白的时间供我们挥洒,即便我们现在已经四十多岁,还是至少有五年以上的时间,若是善加利用这些时间活出第三个生命重心,那么我们在六十多岁真正从谋生的职场退下来之后,才能无缝地接轨,继续发光发热。
所谓第三人生就是除了工作与家庭关系之外,利用休假从事自己的兴趣与活动,这可以让我们的人生之旅更加安适与稳固。否则若只有工作与家庭占据我们全部的人生,若是当中任何一个有问题,很容易影响到另一个,然后我们人生的完整就有所倾斜。
若是利用占有人生三分之一的休假日建立另一个生命重心,那么我们人生的组合若是加入第三因素,就会增加多可能性,除了「工作―家庭」之外,还多了「工作―兴趣」,「家庭―兴趣」,「工作―家庭―兴趣」,总共有四种不同的组合,当然也增加了人生 的可能性与意外遭遇下的更多选择。
或许有人觉得自己还年轻,根本没考虑到退休后这么遥远的事情。但是即便如此,也要善加利用自己的假日。因为我们必须了解,并接受一个事实,一个人一辈子就从事一种工作,这种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这个世界的典范转移速度愈来愈快,某个新产品的发明,也许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改变了,很多行业就此消失,我们的人生也势必会随之改变。
这些年来,各国面对迅速攀升的失业率,无不卯尽全力,一方面从人才培育着手,另一方面同步进行教育改革,因此,寻找天赋,让天赋自由,变成最夯的概念。
不过,这也形成许多焦虑的家长与惶恐的学生,因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天赋而烦恼。其实人的兴趣与个性,并不是那么单一的,在很年轻时就非常笃定什么是自己一生的最爱,知道什么是自己擅长并且能够对世界发挥贡献的天赋,这种人应该是非常少数的特例,并非常态。
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必须在漫漫人生里,在与相遇的人,以及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慢慢地,或者跌跌撞撞的,一次又一次不同的选择,才形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
当然,也会有不少人从事的工作、在短期内也许不会被发展迅速的科技或人工智慧给取代,但是这些幸运的人也会面临人生选择转弯的时刻。因为我们年轻时之所以从事这个行业,也许只是刚好有这个机会,或者考试过了,或者有某个证照,我们有资格有能力选择这种人生,不代表我们真的欢这种生活。
●作者李伟文,长期关注环境与教育的牙医作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