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胸」去海边不敢脱 3D列印帮她「凹回自信」

▲三军医院胸腔外科医师林冠勋说明漏斗胸患者正常人的胸腔差异。(图/记者严云岑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漏斗胸是胸前壁内凹所形成的先天性异常,通常会在3~4岁时看出征兆原本的治疗方法利用矫正板伸进胸腔,将凹陷胸骨推出,但由于胸骨不匀称,无法量出精准长度,可能出现推太多或太少的情形,届时还要回院微调,对病患又是二度伤害。三军总医院自2014年起引进3D列印技术,利用电脑扫出胸型轮廓,精准计算出应外推的距离,至今已帮助20多名患者恢复呼吸顺畅。

三军总医院今(22)日举办「全医院3D列印医疗服务论坛」,现场摆出一名16岁的女高中生胸腔的3D列印模型,与正常人相比,可看出胸骨与肋骨处向内凹陷,为典型的漏斗胸患者,所幸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已恢复正常胸型与自信。

▲三总3D列印工作室成立2年多,主要用于治疗骨科与胸腔科的患者。(图/记者严云岑摄)

三军总医院胸腔外科总医师林冠勋表示,漏斗胸最主要的影响有二,一为胸腔不对称、二为影响呼吸,前者往往会使病患自信心受到影响,尤其是女性夏日到海边,因原本应有的第二性征凹陷,无法放宽心展露身材后者则会在跑步或快走时明显感受到喘、上气不接下气,这是因为一般人一口气可吸600~700c.c.的空气,但漏斗胸患者受限于胸腔畸形,吸进的量仅为一般人7~8成。

林冠勋表示,三军总医院胸腔外科至今已收治1000多漏斗胸案例,过去都是用矫正版将内凹胸骨外推,进而达到矫正效果,然而矫正版置入的位置、长度与曲度的选择,都仰赖医师的临床判断,若未调整好,外推过多会造成病患极度疼痛,外推过少则等于做白工。此外,若矫正版重复摆放,也容易造成心包膜损伤或胸腔进血水,3D列印技术可先设计出符合病人胸廓长度与曲度的矫正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也从1小时缩短到40分钟。

▲三军总医院今(22)日举办「全医院3D列印医疗服务论坛」。(图/记者严云岑摄)

胸腔外科主治医师黄才旺补充,台湾新生儿漏斗胸的比例为1/800,只要胸腔凹陷指数大于3.25,就须接受手术,台湾每年约有300~400位接受漏斗胸手术,矫正完后胸腔凹陷指数会退回2.8。若为儿童患者,一般会建议在7~8岁以后进行手术,但由于仍处于生长期,矫正版约在体内放置1~2年后便需取出,若到成年才做手术,矫正版则可在体内放3~4年,等到完全固定后再行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