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轳磨耐心「千℃窑炼纯真」 警察儿子杨咏喆陶艺竞赛拿第一

记者郭世贤新北报导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台湾教育一直以来,只重视学历错误观念父母因此压抑了无数青年学子,对于技艺艺术专业领域的追求。在网路通达资讯透明21世纪,「一技在手」已逐渐取代「万卷书在握」的观念,而主打技艺的技职教育,更是通往艺术殿堂敲门砖新北市的杨咏喆就是个青涩青年悖离主流,习得一身技艺,准备进军艺术的最佳例子

▲ 警察爸爸洞烛先机看出「艺术潮流」,儿子杨咏喆陶艺竞赛拿第一。(图/记者郭世贤摄,下同)

新北市莺歌区的杨咏喆,出生在警察家庭,父亲朝廷现任职金山分局交通分队分队长父母亲对于他从小,展现对艺术方面,他对艺术非常有兴趣,国小时开始学书法高中时期学习篆刻。更在因缘际会之下,到莺歌颇负盛名的陶艺师傅李邱吉工作当学徒,学习手拉坯,同时也训练沉稳耐磨的心性

▲ 因缘际会之下,到莺歌颇负盛名的陶艺师傅李邱吉的工作室当学徒,学习手拉坯。

其实,杨咏喆从小功课并不杰出,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他说:「以前的我,并不知道读书及学习,到底能给我带来甚么?」所以在国中会考成绩理想状况下,根本不知道何去何从;杨朝廷虽是严父,但是因为从事警政工作,对周遭的人、事、物都会深入观察。

父亲杨朝廷说,他发觉咏喆对艺术的学习以及创作的专注及投入,也体认到莺歌的陶瓷产业,需要年轻人注入新血,于是决定先让咏喆休学一年,再透过朋友拜托莺歌颇负盛名的陶艺师傅李邱吉,收咏喆当学徒,学习手拉坯。

透过休学一年的学习也寻思未来,因此让他找到多学一项有兴趣的专长及方向,也决定继续发展学习莺歌在地的陶瓷技艺,从而考上了莺歌工商陶瓷工程科,透过这三年得学习,对于陶瓷的热爱,更在杨咏喆心中深深地生根发芽。

杨咏喆对着自己说,「选择的背后,不知道是成功还是失败,但是正是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有了想要尝试的想法,未知是最令人着迷的开始。」于是他自己开始挑灯夜行,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并尝试不知道结果会如何的每一件事情。

▲ 杨朝廷虽是严父,但是因为从事警政工作,对周遭的人、事、物都会深入观察。

经由学习陶塑成形的诸多技法磨练,杨咏喆除了考取了石膏模、拉坯等检定外,最后在以「梦」为发想创作的毕业专题上,夺得了学校陶艺组的第一名,虽然在设定主题的时候,思考很久,但透过分析、检讨与尝试,终于在制作上打出破口,透过挑战使自己成长。

杨咏喆在温度高达1000多度的陶窑旁经常思索,这一切是父亲对他的期许也是社会的责任,他会继续将这项传统技艺,发展创作成新的艺术作品。这个年青人说,「我们有机会去选择我们没经历过的种种,可以去尝试任何一种新的可能,让我及作品蜕变,最后的沉淀,终会让迷茫走向成长。」

▲ ETtoday新闻云记者采访时,杨咏喆现场制作手拉坯陶艺作品。

▲ 杨咏喆陶艺竞赛作品「迷惘」夺得第一。(图/杨咏喆提供,下同)

▲ 杨咏喆陶艺作品「香远益清」。

▲ 杨咏喆书法作品净莲禅心」。

▲ 杨咏喆篆刻作品「逐物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