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张登及/美选后台湾应盘点两岸关系 力争和而不战格局
●张登及/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中华民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美国总统大选因两党票差过近,即使稍后出现「当选人」,由于投票程序复杂,落败一方恐难善罢甘休,选务与司法纠纷有可能延烧到月底甚至12月。选后短期与长期美中关系如何发展,将左右两岸关系。
选情之乱不是中美涉险之窗
由于纠纷延续,甚至可能出现社会动荡,美国决策层可能需集中精力于内政。但这并不表示其防务有所松懈。近日美日印澳四方参加的「马拉巴尔(Malabar)军演」,即从投票日11月3日至6日在中方伙伴孟加拉附近海域举行,美日加另外又在琉球海域举行了「利剑21」军演,才刚刚落幕,显示美方仍在强化与盟友在「印太」框架下协作制衡中国。
同时,北京近期多批次多种类军机侵入台西南空域,亦旨在遏制美国可能因选情不明,衍生华府当局在印太冒险事态。极无可能在两岸法理关系没有遽变之下,打乱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为「十四五」开好篇的大局。再说,于此时设局台海,反而将遭指「乘人之危」,有助于美方选情落后者重整旗鼓、号召「团结」,实属不智。
▲若拜登胜选,未来美国可能重回「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图/路透社)
美新政府若能于明春按时就位,由于选务之乱,势必要花一段时间整队并收拾民心,可谓社会共识基础不足。假如拜登小胜差低空当选,民主党参院仍未过半,众院虽勉强守住多数却演出更不如预期,政权「授权」(mandate)必有所不足。
即便川普最后脱困获胜,也将继续被民主党众议院牵制;而拜登当选则要面对共和党参院的抵制。人事与预算受制,可谓行政回旋空间不足。这三个棘手问题有待新总统重整人事、理顺府会关系来应对。除非北京主动对美冲撞,又或发生如「九一一」之类的突发严重事件,在外交、包括对华政策上,恐怕很难立即推出高强度的政策。目前川普的「印太」同盟网络,原本就是欧巴马的「再平衡」强化版。如果拜登继任,除了考虑重拾CPTPP,减少对日韩军费施压,更积极参加美国─东协对话,也就是恢复区域「安全」的「经济」与「外交」双翼,不会有所退却,这反而将增加北京的外交压力。
同时,无论是川普或拜登,势必要重新盘点美国印太政策的完成度与问题,其「印太」各伙伴国也需要时间观察华府新团队的属性并建立联系。如此一来,美国的台海政策也应该会「定格」一段时间一同盘点。预期这段时间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仍将继续执行,美国对华科技脱钩仍将是「有选择的禁制」,美中关系总体将是「脱而不断」。美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拜登的话会逐渐「重返」,川普也未必完全另起炉灶,是不同程度的「退而不离」。
关键点将不是华为、孟晚舟与孔子学院,而是大陆留美学生是否面临中美「社会断链」。美中两大「对手」(rivals)在美新政府开局与大陆「十四五」开局时,将力求「争而不战」。
▲北京看两岸,可能越来越有「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的倾向,力图最终将两岸关系从「美中台三角」拉出。(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台湾应适时盘点两岸关系
美国选务纷争期的美中关系若如前述,台湾朝野应该乘势盘点大陆政策与两岸关系。如果是川普脱困连任,是否继续今年秋天陡升的「台湾要塞化」策略,如果其团队重整且美中仍「脱而不断」,台湾如何改善「杠杆」处境。
如果是拜登上台,台湾如何挥去选前若干疑云,务实掌握参加印太「制度化」的经济与安全网络的机会。毕竟台湾海峡不是「楚河汉界」,绝对不会「被过河、难回头」。
倒是北京看两岸,可能越来越有「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的倾向,目的是借由更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力量,稳固掌握「主动权」,力图最终将两岸关系从「美中台三角」拉出。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的「海峡中线」如同传统的两岸红线,将逐渐「区间化」。两岸红线区间化,力争和而不战格局旧的红线是单一指标:台湾法理地位改变,这双方都容易把握与规避。新的「红线区间」定义权恐将在对岸:从台美关系升级、攻击性军售、驻军建制化到社会脱钩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标。两岸若在区间中继续累积误解,也将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单边解决的决心。
因此,对应美中「脱而不断、退而不离、争而不战」的短中期态势,台湾应检讨是否走向全社会、全部门,最终朝法理「脱钩」的策略,进而追求两岸在「后全球化」与「短链化」下,精致有序交流、完善互惠分工的「殊而不断」,使关系能稳定在「敬而不离、和而不战」的架构上。这或许是目前两岸尚能努力的最优解局。
热门推荐》
►美国大选》王高成/投票率创百年新高 谈本次选举的三个意义
►美国大选》林祖嘉/拜登胜选对台「短空长多」可望加入CPTPP
►美国大选》陈一新/全球新人新政 拜登将在两岸采「平衡的政策」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