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坪3万8!西门11年租金暴涨5成 一根「黄金柱」比房子还贵

西门町近几年又兴盛起来。(图/记者卢映慈摄,下同)

记者卢映慈、周亭玮、丁维瑀/专题报导

「西门的特色就是没特色」

西门町近几年租金又开始看涨,原本以为已经没落的地区,又变成台北必去的十大商圈之一,老字号的门卡迪咖啡却不敌这波租金的涨势而歇业,取而代之的是国际品牌Jordan的进驻,也开始一波新旧交替。到底为什么西门可以重新发展起来,西门徒步区街区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刘家鑫说,「那是因为我们什么都有,食衣住行育乐,来这边一次满足。」

西门商圈在日治时期仿造浅草徒步区规划而成,曾经繁荣一时,但随着光复后的交通变迁,加上东区信义计划区的规划,逐渐没落下来;经济部在1999年成立西门区的促进会,也是全台第一个徒步区促进会,想重新振作商圈,但持续几年的经营没有起色,2006年的西门町陷入一片黯淡,刘家鑫摇摇头,「那时候西门关了4、5家店有,基本上没什么生意了。」

▲还没晚上人潮就非常多。

刘家鑫说,那时候好多房客想要降房租房东们跑来找他商量,他极力劝说「降就降,房子是你的你怕什么?大家要懂得共体时艰,继续让人走,到时候变成一片冷清,谁还要来?你租都租不出去」;有人听了之后,从原本22万的店租降成19万,但还是有个人死撑着不愿意降,每天在门口抽烟烦恼,直到最后被逼的没办法才妥协。「撑过那段,现在不是很好?租金比起来至少涨5成。」

西门红楼在日治时代等于当地百货公司,万年大楼则是少数的戏院,当时电视还不普遍,民众的娱乐就是上街看看电影,成了最热门地方;光复后,在1973年改建成商场,包括流行服饰、球鞋、手表、手机、漫画杂志等都可以找得到,最具特色的则是一整层的模型店,成为横跨新旧世代的记忆,刘家鑫说,「万年大楼真的是个奇迹,西门町其他楼上的店面,不是仓库、理发就是旅店,很少有像这样做得起来的。」

▲万年大楼是横跨新旧一代的记忆,其中的模型店最具当地特色。

以前捷运还没营运的时候,中华路上的中华商场是最热闹的地方,共有8座3层楼的店家紧邻西门町,也带动源源不绝的人潮,但1992年为了兴建捷运而拆除,中华路那侧便没落了;捷运站6号出口一出来,接到汉中街、峨嵋街,也就是所谓的「蛋黄区」,大家绕到路口都会左转武昌街、而不会右转中华路,刘家鑫摊手,「我问为什么不走这边,他们说『不想走回头路啊』,没落的路没人走。」

▲捷运西门站6号出口一出来,就是租金高涨的蛋黄区,也是人潮最多的地方。

谈到为什么西门町又可以重新发展起来,刘家鑫认为,是因为「西门町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你可以在这边找到任何品牌的东西光是饮料店,叫得出名号的在这边都有分店,「吃东西你有贵的、有便宜的;买东西有新潮的,有怀旧的,像一个手机壳,你上星期看到,这星期再来买就没有了,店家也不重复进货,永远来都是新的,所以东西一来大家就抢着买。」

▲红楼商场历史悠久,也成为文化中的记忆。

这边的柱子人家房子还贵!

不过只有潮流也不行,如果没有变化,店还是做不长,刘家鑫说,之前有一家卖冰淇淋的店,刚开幕也是大排长龙,后来就没人要吃了,大家宁愿去阿宗面线,「冰淇淋你吃来吃去都一样,阿宗面线虽然当地人也吃到不想吃,但他卖什么?回忆跟特色!」如果只是仿效外来的流行文化,几个月就得被淘汰。

「其他地方的商圈都要进加护病房了」,刘家鑫说,像各地的「XX街」,比如是卖衣服的,那买到衣服之后谁还想逛?再比如信义计划区跟东区,马路这么大条,除非特别去哪一家店,不然不会想走到另一头,变成只有单边有生意;「新鲜感过了,店租又贵,一般人不会常去逛」,而西门町走完全不同的路线,专攻庶民生活,来这边可以吃东西、喝饮料、买衣服、看电影,「还有观传局的官员跟我说,他会特地来这边买手机壳!」

▲捷运西门站6号出口是个分水岭,左边的店租便宜,右边的店租可以涨到3倍以上。

在观光热潮跟经济繁荣之下,目前西门町的店租每坪大约落在2~3万8千元左右,更夸张的是,光是成都路跟汉中街上的一根「柱子」就可以租到3万,但同样是汉中街,捷运1号出口出来的那条就显得冷清;「这边喔,店面50几坪还加地下室,只租12万,比人家柱子还不如」,刘家鑫比着成都路切开的路口,一左一右,价钱至少都差到3倍以上,「再涨下去,所有的店都要开到24小时了!」

▲▼西门町蛋黄区(精华区)。(图/记者周亭玮摄)

永庆房屋西门店表示,在西门町有分蛋黄区跟蛋白区,蛋黄区就是指峨嵋街、汉中街的交叉口,也是最靠近6号出口的地方,那边店面租金差不多都2~3万8千元,而卖的话,有史以来的单价是每坪1300多万;另外,虽然住家不多,但租金也居高不下,光是15坪的套房就可以租到2万左右,「不过这边比较特别,行情一直在跳,只要有一间空,后面就等着替补,譬如说前一个租30万,下面的已经用40万在等了。」

▲一根柱子比人家房子还贵,上面的多国语言也显示观光客来的人潮分布平均。(图/记者卢映慈摄,下同)

「这边的租金都是像塔一样叠上去,不是一坪加1、2千,可能一次就加个10万」,永庆表示,这2年交易量比较少,但价格还是算持平,比较没有受到大环境景气的影响;「精华区很多都3年一约,除非你是比较大坪数型的,他愿意跟你打长约,不然基本上都以3年为限,3年就调涨一次,所以可能今天租金上涨,下一个可能就在standby了。」

刘家鑫也表示,一根柱子一般是两面,但三角窗的柱子有四面,像这种热门的柱子就有2个房东,一人差不多收3万左右,「比很多地方的房子还贵」;而到了昆明、西宁南路的「蛋白区」,租金热度就瞬间减少许多,「不过现在观光客多,他们做旅店,也满好赚的。」

▲Jordan广告店开出高天价的房租,连带影响当地行情。

提到三角窗的经济效益,就会想到红楼旁那家大型的Jordan,3700万的高天价也打击了旁边的店家们;像门卡迪传出租金要涨到3200万,所以只好黯然歇业,刘家鑫说,「其实没有这么贵,但的确是比行情贵了点,没办法,年轻一辈就是都按照规矩来,旁边租这么多,不涨说不过去,不过他们应该还会再开啦。」

刘家鑫说,老一辈还是会顾念情感,就算要涨价顶多涨个1、2%,「但是你原本给人30万,房仲拿着40万的约在等,你要租不租给出钱多的?」当然原房客有优先选择权,听到房东来试探,为了不要被赶走,就算咬牙也要付这些钱,最不亏的还是房东。「西门町看起来很光荣,但每个店家都很辛苦,大环境没有以前好」,他笑笑,「但你做过西门町你就去不了其他地方了,因为没有人潮。」

▲老字号的门卡迪因为不敌高租金而歇业,显示新旧转换、国际品牌与在地小店的竞争。

不过现在西门的房价涨得这么夸张,刘家鑫难掩不悦的说,其实投资客也是一个原因,「他们人不多啦,但一次都买10几间,还都买在蛋黄区」,他摇摇头,「当然会破坏行情啊!」他说,投资客之间有个不成文规定,就是租金是买价的2%,买4亿就是1年8百万、1个月6、70万,所以投资客为了把房子卖高价,一定会提高租金,一下就拉上来,「我只能道德劝说啊!」

西门的「年轻世代」

不过西门町的组成除了观光客之外,台湾人其实才是主力,根据捷运局统计,每天西门捷运站大约有15万的人次,如果扣掉进出站的折半,等于大约有7万人来到西门,加上坐公车、计程车来的人,每天大约有9万多,其中年龄大约集中在18~25岁左右;刘家鑫笑说,他在这边算是「老头」,看着这些高中生、大学生,每个人都说「好新鲜!好好玩!」他真的不知道有什么特别的,「从小住这里,早就看腻了!」

「还有很特别的是,高中生每个人手上都要拿一杯饮料,好像不拿饮料就不潮一样,结果也没喝几口就丢掉,游民都有好多饮料可以喝」,刘家鑫说,这些年轻人大概身上就带个500、1000的,吃个饭、逛个街,买个小东西很够,所以西门的东西绝对不能贵;「如果真的要买贵的潮牌,就先看好,回家跟爸妈拿钱再来买,不然就自己存钱」,所以潮牌在当地只是广告店,是给这些想消费的人看「实体DM」的。

西门町的次文化也是因为年轻人多,像涂鸦墙、纹身街、动漫,「还有给人刺安全帽的呢!」各国来这里的观光客也都偏年轻,大家都喜欢这种「庶民式」的生活、逛摊贩,也成为西门町虽然乱、但乱中有序的特色;「有人说要把这边的招牌都改一样,建成圆环就是这样被搞坏的!统一的东西最难看!」刘家鑫说,连德国的学者来,都称赞这边的招牌乱得很有特色,「改得整整齐齐,我不如去百货公司地下美食街。」

刘家鑫解释说,建成圆环原本也是摊贩乱乱的,但后来请了有名的设计师来改造,「洗碗槽全部改成小小一个,哪够用?」摊贩只好搬走,圆环就这样被搞坏了,西门町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另外,像东区跟信义计划区为什么没落、空屋率高,因为店面都大得不像话,「店这么大,店租这么贵,只有财团有这个能力进驻,如果可以把100坪改成20坪5间,那就很好租。」

刘家鑫提到,像捷运站底下的地下街店面,那时候问几个年轻人要不要租,他们说「一个月10万的租金我们付不起」,他才发现这些店面大小跟租金的比例不正确,建议政府给年轻人机会便宜租,「他们有想法,给他们机会,就能更带动西门的发展」;西门也是最早出现店中店的地方,由二房东租一整层、一整栋再分割租,服饰店旁边有首饰店,买完衣服配首饰,老板们也高兴,客人也高兴。

另一个年轻人多的原因,也是因为「很安全」,刘家鑫说,以前提到西门町,一定会想到色情行业,还有援交妹,那些退伍老兵就拿着一份报纸坐在那边,「好像在看报纸,其实在看妹子」,还好这些人慢慢没落下去,西门町才又治安好起来;「所以我就跟他们说,绝对不能有夜店,开一家抓一家,只要有夜店一定有毒品,有毒品就有帮派,西门町会被搞垮的」,他联络红楼旁的警察局严厉取缔,才能保有现在西门的风貌。

现在西门町的经营方式是「外包BOT」,由广告公司承租,盈亏自负,但要负责把西门町管理好、修理椅子路灯、摆放垃圾桶跟清洁等,「很多人想复制这个模式,但我觉得很难啦,有哪个地方像这种不大不小的路?师大夜市路太小,没有垃圾桶,所以环境脏乱,东区路又太大,做不起来,能够『徒步』逛街,才是西门成功的原因」,刘家鑫笑着说,「这是西门独一无二的所在。」

商圈是文化带起的

不过西门町达人林恒升认为,西门的发展是「文化带动商业」。「你们知道新光三越信义店开了一个剧场吗?他们扭转了周年庆时,店内才有较多人的劣象!」他说,以往商圈用周年庆、节日等降价促销来吸引顾客消费,反而导致大家都在等降价才去购物,但只有「文化」可以提高来客率。

暱称「升哥」的林恒升说,「以往,最繁荣的核心商圈,通常是面积够大、容量多,还有特色,但早期通常是单一核心商圈,和以前相比,现在人口变多,加上交通方便,以及物质所得的增加。」;台北早期通常是一个核心商圈最繁荣,从清朝的艋舺、大稻埕,到日治时期的大稻埕、荣町,战后上一波繁荣时期的西门町,都是一方没落一方兴起,现在人口比以前多,加上交通、所得等因素,是多个核心商圈并存的时代,这也是西门能够再次兴起的原因之一。

▲西门町达人林恒升表示,像天后宫就是西门独有的特色之一。

西门町由于发展比较早,在房子、商店形态都是一种「老旧」,跟80年代东区、90年代信义计划区起来之后,西门町相对没落,当时报纸还形容西门有10多,像是「老人多、援交妹多」,在2006、2007前后的西门,还普遍留有负面印象;不过在促进会打出「文化、美食、购物」的口号之后,大家慢慢意识到西门不只是可以享乐的地方,还有不同世代之间的记忆、历史价值,慢慢的形成一种扭转的情势。

升哥举例,现在很多公司都会拍微电影来行销,不是单纯的推商品,而是把自己跟消费者放在一起,因为我们是一体的、有共同记忆的,所以才会买你们的东西,西门也是如此;「外界都说西门是因为捷运通车、盖红楼、兴建徒步区、国外背包客大增而红起来,这些的确很重要,但最大的原因是商圈评选冠军3连霸之后,大家看到原来西门町这么丰富、这么好。」

▲西门的特色是新旧的文化交替。

西门不只有年轻人

升哥说,捷运板南线通车是1999年,徒步区启动是在2000年,西门红楼开始营运是2002年,当时西门町还处于低潮期,都跟西门的繁荣时间刚好错开,「如果要说捷运通车就可以繁荣,那全台北捷运可以到的地方应该都要很繁荣才对」;商圈评选冠军之后,因为太出众人意外,媒体开始大幅报导,尤其是商业周刊的18页专题报导,西门町美食多、特色街多,让西门重新受到注意。

西门的租金2011年还输台北车站站前,2012年第三季就赢了,2016年还输东区,2017年第一季就持平,「但东区的空屋率高,所以实际上已经超越东区了」;升哥说,许多人以为西门町以年轻人居多,但其实是年轻人爱逛街,所以大部分商圈,都是年轻人居多,但西门町发展较早,反而老中青都有。

▲蜂大咖啡有着传统中药店的外观,有不少人会来这里怀旧。

升哥带记者们实际走了一圈,年轻人不少,但老年人也很多,像是蜂大咖啡等历史悠久的咖啡店,还有影城下的露天座席,都有满满的中年男子、老人家,「讲一个蜂大咖啡的小故事,以前老板是卖蜂蜜的,被蜜蜂叮伤后改咖啡厅,但大家都以为『蜂大』是蜜蜂大王,其实『蜂大』是蜂蜜大王」,升哥笑着说,「我看了好多报导,都没有人写对。」

升哥说,文化、美食、购物还可以细分,像西门的文化就有「古迹、展演、电影、音乐、艺术(美术跟建筑)、次文化」,美食则有「美食、咖啡」,这是西门的优势;根据外国报导,台北是世界10大美食、6大咖啡城市,华尔街日报也说,上海菜比上海道地,全台第一家咖啡店就在西门,连逝世的美食评论家韩良露都说,台北美食以西门町最为多元。

▲西门的「中西」美食是可以发展的特色。

台北三大百年商圈

「西门町是开放式,信义计划区则以封闭的大型商场为主」,升哥骄傲的说,西门叮跟其他地方不同,它是36宫格的街区组成,不像其他地方是一条一条的,而是正方形的,由3条徒步区跟中华路18公尺宽的人行道,勾勒出适合不同年龄层的「逛街」;「只要有人潮,就会吸引人潮,看起来人很多的地方,一定会越来越多人」,西门没有太大的路跟广场,小广场适合各种活动,让人感受到「人挤人」的繁荣,「逛街就是要挤啊!」

现在徒步区的管制时间,平日是晚上6点到11点,假日是早上11点到晚上11点,配合下班的人潮,让大家可以尽情逛,平常还是可以通车;升哥说,未来西门町一定要打造成「1到9年级的共同记忆」,有人问他,「我30岁了,还可以去西门町吗?」让他吓了一跳,只靠年轻人没有办法走得长久的。「人家研究5个长寿方式,看艺文、 喝咖啡、走路、逛街、看美女,西门全部都有,老人家也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