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高温煮不灭!卫福部列4大QA:仅1招可预防
卫福部证实,宝林茶室食物中毒受害者遗体验出米酵菌酸。(示意图/资料照,粘耿豪摄)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今(28)日出现重大进展,卫生福利部次长王必胜召开记者会证实,死亡案例解剖后确认验出「米酵菌酸」。卫福部也分享关于米酵菌酸的4大重点,强调米酵菌酸不会因为洗涤或烹饪破坏,只能透过1招来预防,「请消费者不要食用长期存放于不当环境淀粉发酵食品」。
卫福部表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种罕见毒素,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 B. cocovenenans)产生,该菌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别是椰子和玉米,「在摄氏温度22至23度和中性pH值的环境中,会迅速增殖,产生大量的米酵菌酸」
卫福部指出,米酵菌酸会影响肝脏和肾脏,引起包括精神不振、头晕、嗜睡、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食用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可能会危及生命。
卫福部强调,米酵菌酸不会因洗涤或烹饪而被破坏,因此预防是关键,「请消费者不要食用长期存放于不当环境淀粉发酵食品」。
卫福部整理历来的米酵菌酸相关食品中毒案件,印尼曾在1985年首次报导与米酵菌酸中毒相关的死亡事件,莫三比克2015年因引用栗酒(发酵玉米粉饮料),导致中毒案件,大陆2020年因食用酸汤子(玉米发酵食品),导致中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