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恐慌 米酵菌酸改名「邦克列酸」
卫福部3日公布,宝林事件再增2案例,至今累计32人受影响。图为台北市卫生局3月26日到宝林茶室信义A13店进行调查。(台北市卫生局提供/蔡佩珈台北传真)
宝林食物中毒案烧不完,卫福部昨晚公布,再增2案例,至今累计32人受影响。卫福部昨日开专家会议,拍板即日起「米酵菌酸」更名为「邦克列酸」,避免望文生义造成恐慌。卫福部次长王必胜表示,经历不幸事件也是宝贵经验,将由食药署研拟指引,提供食品业者与餐厅业者避免毒素产生的处理原则。
卫福部公布,昨晚通报再增2案例,分别为62岁男性和30岁女性,两人均是在3月24日用餐后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现在已经返家休息。
整起案件至今累计2人死亡、4人在加护病房、2人在一般病房、其余24人则返家休养,至今累计影响人数达32人;病患体内验出邦克列酸累计达到22人。
北市另有4名患者在加护病房救治,已有一位意识回复正常,这代表脑部伤害较轻微,肝衰竭、肝脑病变的机率较小,较有机会评估肝脏移植。
卫福部昨天举行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专家会议,王必胜表示,与会专家一致认同米酵菌酸翻译不到位,台湾日常生活食用非常多的米制品,担心「米」字可能造成不必要恐慌,决定改名。未来使用名称不以其他食物名,即起米酵菌酸改名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
台北市卫生局长陈彦元表示,专家会议内容与北市前几日呼吁相同,讨论将米酵菌酸纳入常规毒物检验,如遇重大食安案件,第一案例出现后就应查扣所有食材,而非依照食药署现行规定只查扣食余,但这并非地方政府所能处理,有待寻求共识。
另外,台北市政府查出宝林茶室案8家业者、10项酱料或淀粉制品,主要调查下游、制程跟生产管理方式,北市卫生局3日说明,在来米粉被查出作业环境不符规定,由台南市要求限期改善;从越南原包装进口的「粉卷粉」共销往13处,当中4处下游符合规定,剩余9处下游各县市正在调查中;而从中国大陆原包装进口的「白木耳」,仍在调查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