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好还要熬夜?解析4心理机制...可能是「自虐人设」

▲熬夜示意图。(图/达志影像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熬夜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造成什么样的可怕后果,相信大家都听过很多,但为什么劝来劝去,还是有人明知道这样不好却仍黑着眼眶熬着夜呢?有专家分析了这些人的「心理机制」,认为可能有4个原因

心理咨询蒋硕在《科技日报撰文指出,爱熬夜的人可能有「自虐人设」。她进一步解释,熬夜的人总会说是因为工作之类的关系,「被动熬夜」在熬夜一族中似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从「我不得不熬夜」到「我是个熬夜的人」这一自我认知的修改,中间包含着若干微妙的心理暗示,例如「我很辛苦」、「我是付出者」、「我过着值得同情的/值得羡慕的(某些需要熬夜的工作是高回报的)生活」、「我在为未来努力」。

蒋硕说,这些暗示在日复一日的熬夜中变成了熬夜者的人物设定,而为了进一步完成人设,熬夜的行为又被不断固化和放大。她表示,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些热衷强调自己很晚睡的人,往往并不打算放弃让他们晚睡的工作或生活。「谁知道那种『受虐』的无奈与抱怨里,是不是有着独特的满足呢?」

▲熬夜示意图。(图/达志影像)

爱熬夜还可能是因为「低成本自由」。蒋硕引述美国一份研究指出,成年人会复制他们在叛逆期的行为,并且常常乐于这样做。「别熬夜」、「多喝水」的劝诫之所以无效,就是因为它们太像大家在青春期听到的那些东西,它们是正确的,也是保守的,还是充满优越感或带着点压制色彩的。「即使我们已经成年,有判断利弊能力,但对于这类约束性信息,还是会作出『叛逆』的第一反应。何况,这种叛逆成本极低,并不需要真正的对抗,自己得意就是了。」

蒋硕进一步表示,和叛逆一样宝贵的是自由,熬夜的人提出的熬夜理由中,不乏「深夜才能享受独处」、「不论玩游戏、发呆还是吃夜宵,一个人做起来似乎别有滋味」等说法,相较于白天要身不由己的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短暂的自由特别宝贵。

▲工作示意图。(图/达志影像)

另外,当熬夜成为一种习惯,很多人不知不觉会把时间规划做到很晚,以为自己在晚上真的可以完成很多事情。蒋硕说,这就是熬夜中包含的「资源幻想」,它和大家常听到的「拖延症」密切相关。

蒋硕解释,人们在完成某项任务时,一方面由于任务缺乏吸引力而苦恼,一方面被最后期限威胁,于是在潜意识中安慰自己「还有时间」,而「夜里头脑更清醒」、「没人打扰效率高」这些说法,也和熬夜的时间一样,是安慰性的资源,到底可不可靠,自己知道。

▲健康示意图。(图/达志影像)

蒋硕进一步指出,每次看到有人因为熬夜而怎么了,大家内心警钟也会响上一两声,但这些明确的意识难以转化成改善作息习惯的行为,是因为「即时回报优先」的心理作祟。

蒋硕说,和熬夜带来的种种「享受」相比,健康是一项长期收益,它的回报过于遥远,并且很难切实感受到,人们对这种未来、无形的收益,反应不敏感。另外,「感同身受」这件事并不存在,即使别人对疾病的描述细致入微,大家仍然无法真正意识到同样的问题可能危及自身。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NEWS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