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喜欢粉红色丢脸? 专家:接受孩子,让他表达
▲管教孩子的第一步,是要接受孩子不同的情绪,不作否定,这是最重要的关键。(图/达志示意图)
消费中心/综合报导
「建立孩子好EQ,令他自己想方法解决困难,就是成长第一步!」精神科医生梁婉珊及儿童行为治疗师叶伟麟,将脑科学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合多年实战经验,以多个成功案例,教家长应用游戏治疗的沟通四部曲,包括:察觉、确认、聆听、反射。
现代人最棘手的亲子教养问题,也是许多父母最头痛的事,而天窗出版社这本《父母一句话,启动孩子解难力》,此书已被南华早报SCMP推荐为2016最新育儿书龙虎榜No.1,而两位作者既是医师、也身兼父母,他们并非嘴上谈兵、而是传授经验,撰书分享「心法」给家长:「如何顺应孩子脑部发展,从小建立他们的EQ和解难力。」当家长能在对话中确认孩子情绪,反射其思想、动机,孩子就会感到被明白,敢于提出方法去化解困难!
管教孩子的第一步不是「管」,也不是「教」,而是要接受孩子不同的情绪,不作否定,这是最重要关键。
在成人的世界,我们讲求理性,崇尚有原则、有规矩的生活模式,个人负面情绪不可以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否则会被视为弱者或被标签为不正常。
在社会化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学会把负面感受埋藏于心底。但如果要求孩子同样压抑情绪,只会令他们的潜能不能发挥。
帮助孩子表达情绪是一门易学难精的艺术。很多时候,家长在自己都没察觉的情况下,很自然地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当孩子跌倒,家长会说:「不要哭!坚强点!」
▼精神科医生梁婉珊(左)及儿童行为治疗师叶伟麟,在香港举办「新书讲座」,提出「游戏治疗四部曲」,解读孩子情绪。(图/翻摄自YouTube)
泄愤≠疏导情绪曾经听过一些治疗师建议家长,鼓励小朋友把怒气发泄在公仔或其他物件身上,例如用力打公仔或枕头。表面上孩子情绪回复平稳,实际上却极度危险,因为这等同曲线鼓励孩子,愤怒时可强化攻击性行为。
孩子最后经过一轮攻击,筋疲力尽,但内心愤怒的源头根本完全没正视过,某一天再次被触动的时候,这股愤怒情绪又会重燃,甚至一发不可收拾。而家长鼓励小朋友把攻击性的训练和愤怒情绪捆绑在一起处理,也可能令孩子日后因情绪失控而袭击别人。
由于孩子的前额叶皮质未完全发展成熟,不懂调节情绪,即使他们很伤心、痛苦,也不懂表达。所以适当疏导相当重要,他们不用发脾气或做一些破坏性行为,也能把这股能量释放出来,情绪或行为问题就得以避免。
各位家长,如果你都会否定或忽略孩子的情绪,由现在开始就有必要作出改变!因为孩子在情绪或行为失控时,最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同理心,希望自己的负面情绪会被尊重和接受。如果父母能够做到这一点,孩子就可以重新面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他们身心内外平衡一致。
放下价值观 接受孩子想法要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最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态度。首先,我们要愿意承认,这是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对他们来说是真实的,属于他们一部分。我们要保持冷静、友善、有耐性,不用批判眼光看他们,也不会用指责态度来与孩子沟通。
当中精粹在于,我们不应立即否认或排斥他们的想法。假如孩子的说话违反了家长个人的价值观、别人的价值观或者社会价值观时,我们通常倾向不接受,指出孩子的不是。
其实孩子对我们的说话和反应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就快会收到一个信息:「我说的话或者做的事都是错的,而且负面感受是不被允许的。」这样就加强了孩子的内疚感,继而使他们不敢进一步表达自己。
譬如孩子说:「我很讨厌爸爸妈妈,以后也不想和你们说话,你们快些走开吧。」作为父母,听到之后可能会很愤怒或者很痛心,可能你会觉得孩子大逆不道,因此认定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可是想法和感受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我们作为家长,由于个人价值观受到挑战才认为不对而已。
当一个喜欢粉红色的男孩子,因为父母要他选择蓝色的衣服或玩具而感到很愤怒,作为父母可能会心想:「粉红色是属于女孩子的嘛!蓝色才有男子气概。他喜欢粉红色真是丢脸!」可是男孩子喜欢粉红色的感受受到制止,他觉得愤怒,这也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我们活在别人价值观之下,害怕遭到白眼,于是认为孩子是不对。
在新年拜年时,孩子没有向亲友打招呼,父母心里会想:「这孩子真是没礼貌,别人会说他没有家教,真丢脸!」于是责备孩子。其实孩子可能只是感到尴尬,这种感觉对他来说是真实的,同样没有对错之分,但家长却受不了社会的价值观,群众想法带来的压力,令我们觉得孩子不对。
原来很多时候,我们都活在个人、别人及社会的价值观之中,重重枷锁令我们把个人意见和孩子正在经历的事实混淆。结果我们不能全盘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觉得他们的行为幼稚和荒谬。
还有一个原因,令我们难以接受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就是我们并未能够真正「活在当下」。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都受制于对过去的后悔,以及对未来的恐惧,两者之间不断来回,影响着自己,反而没有让思绪真正停下来,感受正在面前发生的事情。
例如当孩子犯错,你会后悔:「为甚么之前不好好教导他?」或者担心:「长此下去,孩子将来肯定走上歪路!」其实这些思想不但没有帮助,而且不能令我们真正停下来。如果能用心感受孩子目前正在表达的情绪,你就有机会发现不一样的现实。
▼精神科医生梁婉珊及儿童行为治疗师叶伟麟,将脑科学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合实例,共同撰写的《父母一句话,启动孩子解难力》。(图/天窗出版社提供)
书名:《父母一句话,启动孩子解难力》作者:叶伟麟、梁婉珊
作者简介:梁婉珊医生精神科医生,曾担任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荣誉临床助理教授。自幼对精神科及心理学深感兴趣,毕业后主力钻硏精神科药物治疗,及后钻研各类型心理治疗,包括精神动力取向心理治疗(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自我心理学(Self Psychology)、沙盘游戏治疗(Sandplay Therapy)、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心理化为本治疗(Mentalization-based Therapy)等。叶伟麟治疗师儿童行为治疗师,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戏剧系,后在英国雪菲尔哈伦大学就读应用社会科学系,主修辅导及心理学。多年来于中小学及幼稚园提供戏剧训练课程,渗入辅导及治疗元素,包括游戏治疗(Play Therapy)、情绪取向治疗(Emotion-focused Therapy)、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等,帮助有情绪和行为问题孩子提升自信、改善人际关系及行为管理能力。同时举办多个亲子工作坊及讲座,助家长认识管教孩子的方法。
出版社:天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