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韩「Daiso」明洞盖8层楼 购物新地标竟不是日本大创

文/钟乐伟

最近旅游首尔的大事,再提那条把座落在首尔站附近的行山天桥,改造成新行人天桥的「7017」大路,已不是最火热话题。这几周最叫一众「哈韩一族」前往首尔期待参观的地方,刚在明洞地铁站附近开幕,韩国大型廉价连锁家品店「Daiso」开设的 8 层高商店,想必是叫韩迷最热切期待的新购物地标

南韩明洞开了一栋8楼的Daiso购物中心。(图/翻摄自Naver Blog tang9)

「Daiso」,韩语称为「다이소」的韩国廉价家居用品商店,对曾经旅游韩国的朋友来说,它绝对不陌生。中文翻译成「大创」的「Daiso」,韩国朋友经常把它韩语名字「다이소」,模仿读成「다있어」,意思是「什么东西也应有尽有」,这其实也是「Daiso」这家连锁家品店的市场定位

每当走进店内,不论是个人护理装饰文具小食,以至大型家具也应有齐全。而且,当中有着一半的商品,都是只售 $1000 韩圜,就算是其他货物价格都只是在 $3000 至 $5000 韩圜之间,实在对留学生与工作假期的朋友来说,最能够省钱购买家庭用品的好去处。

不少曾经到日本旅游的朋友,也发现到「Daiso」不是韩国独有,日本也有一家取相同「Daiso」名字,同样以标榜出售平价家具的连锁店,原来这分别在日韩两家一样名字的「Daiso」,也曾经有着一定的商业联系。

▲日本的大创跟南韩曾经有关连。(图/CFP)

早于 1977 年于日本广岛成立的「Daiso」(日语称为「大创产业株式会社」) ,其业务是以出售廉价商品为主,全店货品都只是 $100 日元 (后来再上 $200 至 $500 日元的商品)。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日本的「Daiso」透过从中国进口生产的货物,且免去了中介物流的成本,成功在国内商场界,打出一片属于「Daiso」的天地

那么,为什么韩国又会有一家,以日本「Daiso」同样名称成立的廉价家品店存在?是否抄袭?其实,原来今天韩国「Daiso」的创店名称,不是称为「Daiso」,而是「Asung 产业」,是由一位名叫「朴正夫」的韩国商人在 1992 年创办。到了 1997 年 5 月,朴正夫再把「Asung 产业」易名为「ASCO Even Plaza」,经营的生意依旧不变,都是出售平价家庭用品为主,而且它们也是全韩国首间以划一价格商品的商店。

直至 2001 年 9 月,日本的「Daiso」看准了「ASCO Even Plaza」的经营模式,与「Daiso」同出一辙,而且在韩国营业额也不断增长,连锁加盟店更不断从首尔扩充至其他地区城市,决定向「ASCO Even Plaza」以注资的方式合作。因此,获得了$40 亿韩圜日本资金的「ASCO Even Plaza」,按日方合同要求,把原有的店名更改,划一改为「Daiso」,结果便出现了日韩两国也有同样名称的廉价家品店。

然而,这一次日韩企业合作,只是维持了 10 数年而已。2011 年开始,韩国的「Daiso」因了解到日本的「Daiso 产业」,有支持日韩两国政府一直针锋相对、各执一辞的「独岛立场,本着爱国的原则,韩国「Daiso」决定放弃继续与日本「Daiso」合作,并在 2014 年开始,不论在旗下的商店不再出售与日本「Daiso」相同出售的产品,连商标上也另作新的设计,也决定与日本「Daiso」划清界线。

▲南韩的大创LOGO跟日本不一样。(图/翻摄自南韩Daiso脸书

独立经营的韩国「Daiso」,不但未有为它们带来丝毫营运影响,近年其业务更也继续蒸蒸日上,不断扩充。2016 年「Daiso」的全年营业额高达一千亿韩圜,而平均一年有超过 1 亿 8000 万人次光顾「Daiso」,专卖店的数量在韩国也增加至 1080 间,单是首尔已有超过 475 间,可见「Daiso」在今时今日的韩国国民生活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但对社长朴正夫而言,「Daiso」的成功,绝不只因为是价格便宜而已,从较早前他接受韩国《朝鲜日报》的专访中,他也坦然肯定「Daiso」的成功,其实是出于两大因素:设计与国产。首先,朴正夫承认只出售便宜但质料不足的货物,根本不足以留着顾客。因而,他相信「Daiso」正就是既平衡价格,也能提供合理的产品设计,定时推出一批新设计的商品,吸引顾客。

而且,他也极力维持店内一半以上的商品,都是由韩国国内生产,给予顾客购买国产货物的信心,并且可以与不少已转入中国制产品的大型超市分庭抗礼,维持它们的竞争力。

最近中国内地类似商运模式的「Miniso」(名创优品),也在韩国市场内大展拳脚,家盟店也越开越多,看来这场韩国国内廉价家品企业的商业战,将会越演越烈。

本文由钟乐伟【20 年来,韩国 DAISO 的经营哲学】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