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2阶楼梯就喘!8旬翁主动脉瓣膜狭窄 北荣这方式救命

病友黄先生(左2)胡女士(右2)感谢北荣导管瓣膜治疗团队的救治。(北荣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随年龄增加,不少民众都会出现血压变化、血管钙化的问题,进而产生主动脉瓣膜狭窄。专家表示,主动脉瓣膜狭窄属于缓慢的进程,在70、80岁的民众身上,严重狭窄盛行率约有3.4%,但若遇上钙化严重、伤口愈合差等情况,就无法接受传统手术,需改采「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北荣导管瓣膜团队与欧美医学中心同步,引进新型主动脉瓣膜系统,现已成功抢救2名严重患者,均康复出院。

主动脉瓣膜狭窄为退化性疾病,随着年纪增长,民众可能会出现胆固醇、血压高的问题,进而导致主动脉钙化。北荣心血管中心结构性心脏科主任陈婴华表示,这是缓慢的进程,在70、80岁者身上,出现严重主动脉瓣膜狭窄的盛行率约有3.4%。另外,正常的主动脉瓣共有3叶,但是约有1%的人天生只有2叶,这些族群退化速度较开,通常到了40、50岁,就有手术需求。

北荣血管外科主任张效煌说,严重的主动脉瓣膜狭窄有致命风险,如出现胸闷、昏厥等现象,应尽速就医检查。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可接受传统手术,陈婴华说,一些患者会有钙化严重、伤口愈合差等情况,这样的对象就可选择伤口小、低侵入性,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

82岁的黄先生,高血压、心房颤动的病史已超过10年,多年来都容易在活动时感觉喘。去年11月,黄先生的症状更明显,爬1、2阶楼梯就需休息,12月到北荣就医,被诊出中度至重度主动脉瓣膜狭窄,今年7月更进一步发现,瓣膜开口面积仅剩0.9平方公分,情况已转为重度。

北荣总导管瓣膜团队与欧美医学中心同步,引进新型主动脉瓣膜系统,成功抢救了黄先生与另一名6旬妇女,两人均在术后第2天顺利出院。经追踪,黄先生目前的瓣膜开口面积已大幅改善至1.55平方公分,另一名个案则从0.53平方公分提高至1.3平方公分。

张效煌表示,一般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血管直径需>=5.5mm,新型主动脉瓣膜系统血管直径仅需>=5mm,可适用于更多周边血管较窄的病人,且可回收,即术中若置放位置不理想,可重新回收到导管内重新置放。另外,瓣膜底部增加X光下可清楚辨识的标记,更能精准确认置放深度。同时也维持「主动脉瓣环上」设计的优势,术后能产生良好的瓣膜血液动力学,增长瓣膜的耐用性。

民国99年,北荣心脏内外科共同合作,率先引进「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102年首创以局部麻醉进行手术,陆续开创6种不同手术途径治疗患者,为全国最多导管瓣膜治疗途径的团队;108年荣获国家医疗品质标章SNQ 认证,已累积超过10年以上经验。病人99.5%经过长期术后追踪,主动脉瓣膜功能仍维持良好,第1位病人已存活超过10年。北荣导管瓣膜治疗团队,由心脏内外科、麻醉科、放射科及神经内科跨部门组成,手术成果优于世界各国,近5年来,术后30天存活率99%,高于世界平均值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