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会考/国文得分3关键 挑「系统性整理参考书」可事半功倍
▲110年国中教育会考于5月15、16日登场。(图/记者屠惠刚摄)
110学年国中会考即将登场。国文补教师曾正说明,阅读能力、解读资讯能力,以及思考判断能力,是这几年国文会考的考试重点,但时间压力往往成为准备国文的关键,因此建议学生选择系统性整理的参考书籍,抑或请教多年教学经验的师长,辅以自身的长期投入努力,才得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曾正以7类选择题必考题型与学生分析,「基础形音义」针对国中六册相关课文、延伸字词,多分辨、背诵,尤其是在分册语文练习中,有大量的相似字音、字形区别练习。考前快速翻阅国文课文注释及翻译,对于题目的理解及判断甚有帮助。
曾正提到,其实国文也像英语科一样,有限定考试用字汇范围,「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强调国中生须认识常用国字达3,500至4,500字,虽然国文属于母语范畴,学习不应受限,但要顾及学生的程度与能力,故教育会考国文科将以一般大众的常用文字作为评量学生识字能力的主要范畴,但不排除各版本皆出现的重要字词。此外,题干、选文若出现艰涩、罕见之字词,必加注说明。
「成语题型」部分,曾正说明,该类型出题频率高,大多为课文相关成语或是日常生活中常用成语,过于冷僻的成语较不会成为命题,注意近年来成语考题不断重复,考古题熟悉会如虎添翼。
「句型修辞」部分,曾正表示,出题频率稳定,「修辞格判断」皆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清楚的例句,不用死背繁琐或各出版社定义不同的修辞名词,借着题目给予的说明指示,冷静判断选项中相似的语句即可。叙事句、有无句、判断句、表态句,「四大句型结构」考前亦要熟习。
针对「文意分析」部分,曾正提到,学生必须深入体悟作品意蕴,根据上下文意,结合美学鉴赏,选出正确且最具文学美感的词语。此种以选用词语考察修辞的方式,颇能测验学生细腻掌握文学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所考察的仍是「阅读」能力。
「白话阅读」题型,曾正也说,题材取自生活中广泛的文字讯息,形式多元包括散文、叙事、论述、广告文宣、官方文件或声明、故事寓言、报告表单等。评量重点在于对文章「撷取资讯」、「解读资讯」及「思考判断」的能力。「文言阅读」部分,曾政则说,应掌握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差异,理解文言词语具有一词多义的特性、分辨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与虚词,认识文言文中简单的省略句及基本句式。
最后「文化常识」,曾正认为,应多集中于应用文常识,如书信用语、对联、柬帖、题辞,本题在出题题型上是相对固定;除应用文外,还包含节令、典故、文字流变、六书、书法、字典查找等重要文化常识,考前可翻阅国中六册语文常识,浏览重要的对联格律、题辞判读、书信柬帖格式等。
曾正建议考生,国文科的关键还是在「勤读」和「熟记」,学生与其自行整理「各版本内容、文本篇章、形音义字词、课外补充」,不如选择系统性整理的参考书籍,抑或请教多年教学经验的师长,辅以自身的长期投入努力,才得以收事半功倍之效果。再加上教学多以「考试取向」居多,许多重要的解题技巧,更是获取高分「关键中的关键」,题型的熟练更是必须锻炼。可利用历年大考题型、甚至坊间众多的模拟试题,加以练习,除了可掌握题型变化、增加临场答题感觉,还能找出准备过程的缺漏处,及时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