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突围:“中国钢城”的转型之路
新华社石家庄4月2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李俊义、程群、周文其)距离北京200多公里的河北迁安市是一座“钢城”。这个人口不到纽约十分之一的县级市,钢产量却相当于美国的五分之一。
钢铁给这座城市带来财富,然而其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也饱受诟病。
如今,在中国去产能力度不断加大、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这座城市正试图从“一钢独大”中突围,寻找一条更为健康的发展之路。
钢铁行业有句关于产量的俗语:“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
迁安市是唐山钢铁产量最为集中的区域。上世纪90年代,钢铁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在迁安周边冒了出来。
“随着钢铁行业的突飞猛进,迁安市的经济一日千里。本世纪以来,迁安市的综合实力连续10多年排名河北省第一。但一钢独大、大而不强的生产格局,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迁安市发改局副局长王树满说。
王树满介绍,为了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迁安市在2010年提出了经济转型的目标,并出台了具体的规划方案。
规划方向之一就是钢铁控量增质,不求大而求精。王树满说,以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一吨钢坯售价约为2000元,加工成角塔就变成了每吨7000元,变成钢结构用钢升值为每吨8000元。如果制造成变压器,每吨甚至可以高达10万元。
“钢铁转型,我理解就是摈弃粗放式生产,追求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迁安市思文科德金属包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建华说。
思文科德公司原本是一家传统的钢铁低端初加工企业,而今转型为钢铁精品深加工的高科技印铁企业,并正在努力打造中国单厂规模最大的专业金属包装印刷基地。
“我们的工作就像在镀锡板上绣花。”胡建华说:“印铁的原材料,来自公司子公司生产的冷轧镀锡薄板。这一块市场刚起步,发展潜力巨大。”
和胡建华一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迁安转型,钢城不能只走一钢独大的独木桥,而是要全面开花。
英诺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金保是迁安钢铁跨界转型的典型。1999年,他建起了迁安第一家钢铁厂。2006年,他又成为迁安退出钢铁业的第一人。
“作为迁安钢铁行业的 元老 ,我退出时很多人不理解,尤其是在钢铁业日进斗金的时候。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钢铁行业发展太快,未来几年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窘境。我决定转型,选择了当时发展前景看好的生物医药试剂产业。”叶金保说。
度过了最初的艰难期后,英诺特公司步入正轨。2016年,其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其中五成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今年的市场销售额预计将突破1亿元。
因钢而兴的迁安给外人的想象是一个“傻大黑粗”的形象,转型突围的迁安正在试图扭转这种偏见,努力营造一个“高帅甜美”的新形象。
“首都东边,一座成长在水里的城市。”在当地制作的一部宣传片中,解说词和画面向观众展示,迁安不仅是一座钢城,它还是一座魅力水城、绿色生态之城。
“钢铁业的风头盖住了迁安的其它方面。其实,迁安有丰富的旅游优势可以挖掘,比如它有紧邻北京天津的区位优势,有滦河燕山的资源优势,有黄帝姓氏、老马识途等典故的文化优势。”迁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爱军说:“这些优势正在被开发。”
为塑造一个山水文化的新形象,迁安市这几年致力于治理城市“伤疤”:累计投入20多亿元,对全市138家矿山、65家尾矿库开展生态修复,完成治理面积2.3万亩。如今,百里矿山已重新披上了绿衣,环绕城市周边形成了14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
国家地质公园山叶口景区是迁安市近年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景区的开发者曾凡凯原来是一座铁矿企业的老板。他说,现在政府提倡建设"绿色迁安",他本人对这一转型目标非常赞同。“搞铁矿和搞旅游的最大不同是,前者破坏资源,后者保护资源,我更喜欢后者。”
转型不仅是实物的转型,而且在人的观念上也有体现。有人说,迁安市平均每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一位成员从事与钢铁有关的工作。成为一名钢铁工人,曾经一度是迁安普通人的首选,但现在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担任迁安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的叶金保深有感触:“迁安青年的思维越来越活泼,择业范围越来越宽广,有从事互联网经济的,有从事文化产业的,有从事高新技术的等等,相对上一辈仅局限于钢厂工作来说,他们将成为迁安突围的中坚力量。”
(原标题:迁安突围:“中国钢城”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