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内功 先解M型化薪资
为了应对外需不振的冲击,大陆近期定调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专注内循环。不过,目前大陆人均所得不足1万美元,更有近半人口月收不到1千元人民币,扩内需能否顺利稳经济?引发质疑。学界认为,长期来看,以内需主导经济取代外需主导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若要顺利扩大内需,得先解决产业、薪资M型化的问题。
事实上,从学界的角度,不论外在环境条件如何,扩大内需市场都是大陆发展过程中必经的过程。台湾金融研训院董事长吴中书29日表示,面对出口下滑与美国封杀,大陆意识到内需的重要性,这种作法长期来看是正确的,毕竟大陆拥有13、14亿人,只要内需市场适度成长,就可以维持经济动能。
地摊经济开创未来
他进一步提到,大陆在金融政策上,更大幅度地开放金融服务业;在科技产业方面,积极推进物联网、数位科技、5G等发展;若再加上中长期融资贷款、低利率、货币宽松以及加大财政支出等诸多政策,推动内循环是有潜力的。
中经院副院长王健全也表示,内循环是扩大内需的环节,尽管当前内循环的总体商业模式还未清晰,但长期来看,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发展道路;他以「地摊经济」为例,大陆的地摊经济狭义来看就是摆地摊,短期内可以创造一些安定的力量,但广义来说,就是微型企业,不到5人就可以创业,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整体来看,大陆就是要先维稳社会,再谋求下一步的发展。
振兴消费 20年难成
不过,即使方向正确了,学界对于大陆推动内循环的质疑也不少。中经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认为,内循环出现的背景是中美贸易战及新冠疫情,但提振消费是老问题,大陆喊了快20年还是没办法有效提升,追根究柢,原因就在于大陆的医疗、教育、房贷三种成本相当高,民众有钱后都偏好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王健全则指出,大陆内需若要顺利发展,必须要先克服产业与薪资M型化的现象;他表示,社会所得分配越平均,社会的消费力就越强,对于扩内需来说,才会有较显著的效果;但目前,大陆的某些产业、人口所得较高,若要扩大内需市场,不能只有投入高科技领域,而是所有领域都要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