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发展带来新零售趋势 东购执行长王志仁:消费者仍是核心

▲无店面公会论坛19日在台北举办,东森购物执行长王志仁分享「新零售商快速的变化」。(图/记者周宸亘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中华民国无店面零售商同业公会19日举办无店面产业论坛,东森购物执行长王志仁会中表示,数位科技进展为产业带来快速变化,零售已出现渠道多元、破碎化,且有无国界、去中间化等趋势。不过,他也强调,「消费者」仍是最重要的一环,商品与服务必须要符合消费者的利益,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

首届无店面产业论坛面相多元,就跨境电商的政策面、法律面一直讨论到行销面。王志仁会中分享「新零售商快速的变化」议题时表示,电子商务发展在这十几年变化很大,特别是最近的6年,其中的转捩点在于「行动商务」的出现。

王志仁说,6年以前,电商还处于用电脑买东西、网路卖东西的时代,之后在手机平板等行动装置问世、发展,电商的变化性大增,也改变了消费者行为。即便台湾的行动支付普及率还不高,但民众忘记带手机,可是会比忘记带钱包还要焦虑。其他还有大数据运用、跨境电商、数位支付、AI应用、VR/AR应用、物联网互连网+等项目,都显示了数位带来的快速变化。

例如「淘宝的VR网购」,透过VR技术,让消费者人在家里就能穿越到美国逛百货公司,看到喜欢的物品还能下单;「Amazon的无人智慧商店」,透过手机,在商场购物无需透过收银结帐,消费者拿取物品的同时就会记录购买,这类发展都已突破过去对购物的想像。

随着数位科技演进,现下零售产业的趋势可分为:1. 渠道多元化、破碎化2. 线上线下整合3. 无国界4. 去中间化5. 大数据带来的个人化6. 二极化趋势

▲▼无店面公会论坛,图为东森购物执行长王志仁座谈分享。无店面公会理事长廖尚文经济部商业司长李镁产官学界人士出席。(图/记者周宸亘摄)

王志仁分析,过去通路较少,铺货很容易达到高覆盖率,但在网路发展之后,通路已经被弄得破碎且多元,消费者习惯难以掌握,一件商品到底是从超市?便利商店?亦或者网路购入?若是网路,国内亦有好多的平台来源。

也因为网路发展无国界,国外业者也成为竞争对象。过去业者可从国外代理商品进入台湾,现在消费者可以在网路上找到更便宜的商品,例如从淘宝、亚马逊买,甚至于直接到国外的网站上购买。

这也造成了「去中间化」的产生。过去代理商、经销商等中间角色,在网路实现了跨境、无国界的购物之后遭到取代。甚至于国内的商业模式也同样受到影响,制造商可以直接贩售商品给消费者。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新的「中间化」角色正在产生。

此外,不管实体虚拟通路都面对两极化、M型化的趋势。现下大型企业让规模经济发展到了极致,中型企业难以存活,反倒是小规模企业因为个人化、特色等模式得以存活下来。

王志仁强调,即便产业面临诸多挑战仍不用太过担心,技术不是绝对,真正的核心仍在于消费者。透过网路可以增加效率、大数据更可以达到消费个人化的目的,但这些通通都是要支撑「消费者」。注重消费者的体验,让消费者可以感受到温度、用消费者可以理解的语言去说明商品、给予消费者最好的利益,仍然是未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