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水大战 使用者付费才合理
台中、苗栗将扩大限水,民众已开始采购水桶准备「抢水」。每逢旱灾先牺牲的总是农业和民生用水,大多数的水资源给工业大户使用,自来水公司却连年亏损,等于把纳税人的钱拿去补贴工业用户。其实很多工业大户、科技大厂乐于善尽他们社会责任,政府应尽速调整价格结构,让使用者负担合理成本,才是业者永续发展之道。
景气翻扬,「五缺」跃上台面,近年半导体一片荣景,业者准备大手笔投资,例如力积电昨举行苗栗铜锣12吋晶圆厂动土典礼,总投资额2780亿元,总产能每月10万片将自2023年起分期投产,但眼见苗栗限水现实,令人不得不担心晶圆厂正式投产后,是否面临更严峻缺水状况。
半导体厂是吃水怪兽,在晶圆清洗上要使用干净程度为自来水1000倍的超纯水,经过制程机台后,变成了含有氢氟酸、铜、钴和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现实上是很难回收再用于制程中。以台积电为例,台湾厂区日用水量达15万8900吨,由6个水库分别供应,其中,竹科厂区日用5.7万吨,中科日用约共为4.9万吨,南科也要5万吨。
1公吨自来水就是1度,水公司水价最低为每度7.35元,51度以上12.075元,一般来说,四口之家1天大约用水1度。而台积电用水量大概可以供60万人民生用水,耗水量十分巨大,1年水费却仅7亿元,相较台积电去年全年税后纯益约5178.85亿元,水费大概只仅占千分之一。
如果耗水费开征,台积电绝对有能力负担,政府扶植产业并非无限上纲,相信台积电也乐缴更多的水费,善尽企业社会责任,确保未来稳定的水资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