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使用者付费 合法、合理

台湾医务管理学会荣誉理事长谢武吉。 图╱严强国

台湾自25年前时任总统李登辉先生一声令下,将当时的劳工保险改为全民健康保险,最早其实是持身分证就能看诊,之后才慢慢转变,从纸式健保卡到现今的健保IC卡,尤其在陈时中部长李伯璋署长的努力下,促成了健保大数据资料库的应用模式,于是我们得以了解、洞悉这大时代的医疗人员所做的医疗及所行的习惯流程究竟是为何物

以前的医师是如何教导医学生,将医学知识正确运用于临床技巧上,如同以一只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就能来对一位诊间病人做到一定程度的诊断,来判定其所患疾病。如果为原医院、诊所无法诊治的重症情形,即马上转诊至大医院做开刀或其他进一步治疗,如此来落实分级医疗与转诊作业。纵使当时没有什么强制性来规定医师的看诊收费标准,但有医德的医师不管病人有钱没钱,都一定肩负责任心,努力将病情治妥,以誓不违背医生誓词为最高准则。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伴随着医疗器材与技术的突破,甚至是结合了科技时代的AI与MI(Medical Intelligence),看似进步,却也造成另一种变相情况,当病人到医疗院所看诊时,医生过度依赖而大量开立各种检查检验项目,将一堆设备、器材全用在病人身上,这种作法是否有考虑到安全性问题,是有待检讨改善的。

首先,台湾今年的健保费率又调到5.17%,但对于健保与医疗的使用,管理机制是否恰当,其实才是重点。有一些老健保人,总口口声声说过去这20多年来健保已经做了很多也很足够的管理措施,因此不需再更动,其实这种说法真不知是门外汉还是在欺骗百姓,毕竟健保从开办以来可说根本没有落实它的核心价值,那就是「使用者付费」,换个方式说,就是要战胜长期以来人性弱点,「反正健保费都缴了,不用白不用」的心态。这种想法在一般商业行为或许常见,但健保作为社会保险的公共财,本就是基于分散并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来运行,要是所有人都是这样贪小便宜,那缴再多健保费也不够用。但我们政府至今都不去对症下药地作为,尤其我们健保法第43条明定的自行负担比率制也迟迟没「守法执行」。

至今我们迟迟没踏出真正重要的那一步,真正运用「有感的痛」来做到控制,要是可以落实,就算先以试办执行,就能将「因果关系」清楚化,让大家清楚「用多少付多少」,若对象为穷人及弱势族群,则也应配合在明法的框架下,给予适切的配套措施辅助其难处。这样相信绝对能看到显著成效,不论是部分民众或医生,不会再无限上纲的乱做一堆检验检查,除了医疗支出下降,亦能导正医疗军备竞赛商业化乱象,并改善前述有些医师看诊过度依赖设备的情况。

过去台湾在医疗上的政策改革,找的专家团队大部分都是学者,鲜少有实务经验专家参与讨论,希望卫福部与健保署对于改革相关代表或参与成员可以多邀请一些实务工作者,特别是自身有管理医疗院所,熟稔采购、健保知识、建筑等运作之专家加入。并且,恳切希望我们的李署长应当提起勇气,如同您大破大立执行对医院总额的各项管理措施之精神,以及担任部立台南医院院长时的魄力。对于陈时中部长,我们期盼您借镜牙医总额管理之成功经验,应当把握目前行动之良机,尤其因本次疫情已让民众渐渐理解维护医疗能量的重要性,并养成平时不随意进入医院的正面习惯,此刻若不果断趁胜追击以拨 乱反正,又待何时?务必充分授权推动,让李署长扎实握紧「使用者付费」这把宝剑,奋力斩断目前医疗浪费不肖分子知法玩法的乱象,让全民健保得以永续长存,真正成为台湾的骄傲,发光发热。(本文由台湾医务管理学会荣誉理事长谢武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