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新南向蓝海!台商卡位越柬菲 银行三路助攻替台湾找出路
▲马尼拉大都会的马卡蒂市。(图/达志/示意图)
政府推动新南向政策成果亮眼,统计2017年对新南向国家贸易额成长15.6%,高于台湾对全球贸易成长率12.9%;投资方面,台湾在新南向国家的投资成长54.5%,新南向国家对台投资成长15.8%。
在新南向国家的投资布局中,根据经济部投审会「2017 年对海外投资事业营运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传统产业台商偏好投资越南,占28.52%;服务业台商偏好投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占24.73%。其中,越南于2012 年至2016 年间,每年名列台商在其他海外地区投资的前10 名国家。
至于产业别,服务业将是东协国家中期增长的驱动力,尤其是金融科技、电讯基础、交通、房地产、医疗,甚至是精致农业等,都持续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开放外资投资。台商可审慎衡量不同国家开放的产业与其内需市场,以抢搭此波新南向商机顺风车。
越南人口约93,700,000,其中30岁以下人口占6成,年轻劳动力与庞大消费市场,加上每年保持6%以上经济成长率,吸引大量外资与台商前往投资设厂。除了经济实力成长外,越南也是少数同时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的东协成员,更是中国推动亚洲投资银行与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
台商长期布局越南,早于1980年代后期即前往投资设厂。根据经济部国贸局统计,1992年台湾对越南投资近US$10亿,2017年累积至US$309亿,成长近31倍,仅次于韩国US$577亿、日本US$495亿、新加坡US$422亿,居越南外资第4位。
值得注意的是,台商在越投资,逾8成属于制造业暨生产事业,比重高于其他主要外资来源。其中,又以纺织成衣、制鞋、食品加工、橡胶塑胶制品、木制家具、造纸、机械、农林水产为大宗。近年来,部分台商投资则逐渐走向科技产业及服务业。
在投资地区上,以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平阳省、同奈省,以及中部河静省为主。中小规模制造业大多集中在平阳省,较大型的制造业及营建业投资案,则主要集中于胡志明市及同奈省。由于南越地区渐趋饱和,自2006年开始在河内附近的北部地区,投资台商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投资案件以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产业居多,尤以资讯电子产业最为明显。例如鸿海等著名科技大厂陆续进驻北越投资后,也带动其他厂商跟进。在越南中部地区,则以台塑集团于河静省投资US$103亿,设立一贯作业炼钢厂为最大宗。
随着越南人均所得逐年攀升,包括零售消费、连锁餐饮、金融服务及住房势必产生新的需求。在当地政府积极招商下,越南正从昔日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转而跨入高科技及内需服务业领域。台商如何在越南成长之中找到机会?除了零售消费、连锁餐饮、金融服务、房地产和娱乐性产业外,高端农业、医疗与教育及基础建设相关产业,也是前景看好的投资领域。
▲越南胡志明市。(图/Pixabay)
柬埔寨人口约15,960,000人,其中有五分政府之一集中在首都金边。东协国家中,柬埔寨是公认投资管制最少的国家。为吸引外资进入,柬国政府近来采取自由化措施,包括无外汇管制、无利润汇回本国的限制、美元和柬币同时流通、外资设立公司可百分之百持股,以及外国投资减税措施优惠等。
在东协国家中,柬国也是经济发展潜力最被看好的国家之一,自2010 年后,每年经济成长率都在7%以上。根据柬埔寨国家银行(即中央银行)发布的「2017 年总体经济与金融业表现及2018 年展望」报告,柬国2018 年经济成长率预计将达6.9%,其他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IMF)、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预测分别为6.8%、6.9%、7.1%。
台商进入柬国投资,始于1989年。根据柬埔寨发展委员会(Cambodian DevelopmentCouncil,简称CDC)统计数据显示,自1994 年至2015年底止,台湾投资件数计有335 件,投资金额达US$39 亿1,900 万,名列柬埔寨第7 大外人投资国,仅次于中国、韩国、马来西亚、英国、越南及美国。
目前,台商在柬国经营有成的项目,包括纺织成衣、制鞋、农业开发、农产加工、木材加工。其中以制衣、制鞋为最大宗,占柬国出口约7成,为柬国赚进大量外汇。在台上市的知名纺织业者,如年兴、宏远、儒鸿皆在柬国设有工厂。而当地最大的成衣业者昆洲集团,更是唯一在柬埔寨股市上市的台资企业。
近来,台商在柬国投资的领域已扩及餐饮、饭店、旅游、医疗服务、金融及土地开发等服务业,甚至有台商与在地企业合作进军房地产。例如台湾知名跨国鞋业佳奇集团,早于1990年代即赴柬埔寨设厂,近来成立J&L国际文创地产与松颖国际地产,转型为开发商,在金边推出「天空树SKYTREE」建案,并获得合库银行金边分行等国内共6 家银行US$35,000,000联贷,不但成为柬埔寨当地首件国际土建融联贷案,也是政府推「新南向政策」以来规模较大的联贷案。
抢搭菲经济列车布局科技及精致农业
菲律宾人口总数逾1 亿,丰沛的人口红利,潜藏庞大内需商机。随着政府大力推动建设下,菲律宾经济成长率连续6 年突破6%,全亚洲仅次于中国与越南。
目前,台商在菲国投资行业广泛,包括汽机车、卫浴设备、纺织成衣、农渔业及水产品、电子及电器产品、金属及非金属产品、纸浆及纸制品、橡塑胶业、化学、食品、金融保险、太阳能发电厂、房地产及营建业等。2017年5月,华硕电脑庆祝进入菲律宾市场10周年。过去5年间,华硕产品在菲国市场成长3倍。2017年第1季,华硕手机引进菲律宾虽然仅3年,销售量却已挤进前5名,电脑销售量更高居第2、高端笔电排名第1,单机售价高出很多的电竞产品在菲国市场占有率更达47%。
在新南向政策下,与其把菲律宾当作制造基地,台商更应把菲律宾定位为市场,进入市场端,创造新优势。举凡精致农业、单车、观光旅游、高科技、房地产开发等,都是双方可以合作的项目。由菲国提供台湾产品销往欧美地区的低关税与专业人力资源,台商也能帮助菲律宾提升技术并传承实务经验,共创双赢局面。
银行三路助攻新南向
政府积极推动新南向政策,银行业能提供哪些助力?台企银董事长黄博怡指出,银行业助攻新南向可从三大层面着手,第一是「走出去」,增设分行据点,提供企业在地融资;第二是「深扎根」,广泛结合外部资源,协助企业开拓并深耕新南向国家的内需市场;第三是「带进来」,营造吸引新南向国家企业与人民来台投资及观光交流的环境。
黄博怡表示,新南向是立足台湾、走向世界的解方,不仅能为台湾找出路,也是帮银行业找活路。因此,银行在支持新南向政策上应有崭新的战略思维,也就是从传统制造思维转向长期经营的服务思维,不仅止于过去前往新南向国家设立分行的作法,还有其他银行业可发挥助力之处。
换句话说,银行在新南向政策上主要是扮演助攻的角色,除了提供资金外,更肩负企业辅导、咨询的任务,协助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迈向国际化。以台企银为例,就曾结合信保基金、外贸协会等合作机构,陪伴客户逐步登上国际舞台。
此外,协助企业切入新南向市场,以及吸引新南向国家企业、人民来台,文创发展与输出也可成为良好的触媒。黄博怡建议,可借镜日、韩经验,将金融资源注入文创产业,再透过文创输出、影视音文化的感染力,培养新南向国家的人民对台湾企业及产品的好感,让台湾企业进入当地或吸引新南向国家企业与民众来台,都能更为顺畅。
黄博怡表示,台企银对文创产业支持向来不遗余力,过去曾成功协助《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鸡排英雄》等优质国片拍摄,让台湾文化能借由这些电影弘扬海外。未来,台企银将持续支持更多台湾优质文创作品,鼓励台湾与新南向国家文化交融的多元创作。
银行业除了协助企业深耕新南向市场外,在吸引新南向企业、民众来台方面,也可以帮助营造环境。黄博怡以台企银为例,即将推出「新住民个人及创业优惠贷款」,不仅展现关怀新住民的心意,更协助新住民在台湾安居乐业、深耕圆梦。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