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过动儿易成「大暴君」 专家:最好在7岁前塑形
▲情绪障碍过动儿易成「大暴君」,专家:最好在7岁前塑形。(图/示意图,非文中当事人/ETtoday资料照)
一名17岁高二生每周至少都会发3次脾气,除了摔东西、骂脏话外,还会对家人暴力相向,就连叫他去洗澡,也会点燃「怒点」,让亲友超无奈。医师问诊后发现,他因情绪障碍与过动,已有3年时间无法与同侪相处,以致出现「破坏性情绪失调」,建议家长若发现小孩有过动及情绪问题,应在7岁前尽速就医,才能及时塑形,避免养出小霸王。
台湾专注力研究学会理事长臧汝芬表示,患有「破坏性情绪失调疾患」(Dy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DMDD)的孩童,在成长过程中,会渐渐出现慢性烦躁不安、发作频繁和剧烈的脾气暴躁,当遇到事情时无法面对与因应,因无法控制情绪反应,呈现严重持续的暴躁,时间一久,甚至出现畏缩、逃避、易怒、怪罪他人,而导致人际关系严重疏离,社交行为萎缩的后遗症。
▲孩童生气示意图。(图/CFP)
该如何分辨孩子是焦虑还是闹情绪?臧汝芬举解数学题为例,假如孩子因为不会作答而急着找答案,担心考试被扣分,这种属于「想要找到解决模式的担心」,家长可以视为一时的焦虑;但若孩子开始怪东怪西,认为不会解题都是老师出的太难、上课根本没教,情绪开始难以安抚的情况,这类「对于遇到问题没有寻找正确解决方法」的孩子就要格外小心,很有可能在面对其他事情也会容易有「怒点太低」的问题。
「没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管理情绪!」臧汝芬表示,情绪的养成除了先天条件限制,有个别性差异之外,更大的取决因素在于家庭环境的建立,若家长本身过度宠溺与高压政策的两种极端教导模式,将使得孩子在成长学习时期,失去了正确的行为观念与道德判断,未来也将严重影响求职与步入社会后的社交生活,提醒家长们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