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联到底知不知情奥美埋这种哏?中元广告限时3天复活!

全联今年中元节广告再度掀起热议。(图/资料照)

文/洪大伦

全联到底知不知情奥美埋这种梗?个人几个面向猜测:1.如果奥美敢玩这种梗却不跟客户事先说明,以后没大企业敢找奥美。因为,大企业不是不能承担风险,而是不愿承担原本可以不用承担的风险。甚至如果因此造成重大损失,奥美以后就会跟「不定时炸弹」划上等号。2.如果奥美当时提案,纯粹只是说,「我们会找几个人,用访谈的方式呈现他们是好兄弟」。这样要收人家上百万的专案制作费,再大的财团都不会买单。因为重点不在于脚本是如何,而是如何达成广告效益。此刻这个有争议的梗,就是广告效益的杠杆点,如果不说明清楚,全联就不会明白脚本的意义所在。因此,你要说全联不知情,我认为不可能。.3.这两张图,是昨天 8/7(二) 在 youtube 发布的影片,我用截图的方式,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google。

从这三则影片可以看得出来,原本影片脚本就是有三段,第一段是日本母女,第二段是老兵爷爷,第三段就是现在颇受讨论的台湾青年(疑似影射陈文成博士)。

操作的顺序精彩

先放第三段-->成立脸书专页-->刻意引发话题-->全联假装不知情道歉下架广告片-->造成媒体大肆报导-->部分网友备份继续流传-->原本没跟上的人透过新闻了解话题-->丢出完整的三段影片,强调「感恩」为核心诉求-->强化扩大讨论范围

试想,既然全联道歉并且下架,那为何上面这三段影片又是以「全联」在youtube的官方频道上架而不是以「奥美」官方上架?

如果全联后知后觉,发现这个广告是不对的,是被蒙在鼓里的,除下架之外,应该要提告奥美才对,因为他们造成公司名誉损失。

结果,全联下架第三段的独立广告,却在8/7上架完整三个版本,还包含争议的那一段,表面上是要说明清楚争议,但事实上就是趁议题正热再行销。这如果不是早就知情,基本上不可能在后续配合演出。

岂有受害者继续帮忙加害者的可能性?全联应该没有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吧?

.4.我认为更直接的证据应该是等过阵子之后,如果全联依然找奥美操刀社群与广告等...专案,就可以完全知道他们之间并没有不信任的问题,也能强化说明全联事前肯定知情的事实。

至于这样的广告有没有消费陈文成博士,见仁见智。这就像柯文哲说大牛学姊可以陪粉丝吃饭,你认为这是物化女性就是物化,你认为没有那就没有。所以无须辩论有没有消费,或者你要不要因此抵制全联,我想这都是每个对全联留存什么既定印象,以及看完广告后感受如何的个人选择。

但纯粹从行销人的角度看,我认为这无疑是非常精彩的一次(险象环生的)行销操作。

当我发现这样的争议后,重新回头看好几次这广告,如果你先假装不知道争议点在哪里,当一个纯粹的广告影片去看,你会发现它就只是一个很本土味且非常平实口吻的访谈式广告,真的不带有任何政治联想。

这当中的拿捏,我觉得奥美做得非常出色。

但如果是我,我大概没这么艺高人胆大,一方面去跟客户提这种具争议性企划案,二方面也没把握实际执行出来的广告能不能拿捏得刚刚好。

因为这稍微有点擦枪走火,可能就没法收拾了。

最后我对我心中认为的「争议」下个定义

50%的人说好,50%的人说不好,这叫争议100%的人说好,0%的人说不好,这叫极品0%的人说好,0%的人说不好,这叫无聊0%的人说好,100%的人说不好,这叫黑掉

广告只要别做到无聊或黑掉,能有至少一半的人认同,我都觉得是成功的。毕竟,你无法满足所有人价值观胃口

事实上,对全联而言,赚钱还是比较实在,而现在在网路上争论的这一群人,无论正反两面,又有多少人会是全联的主力客群?议题终究只是议题,议题也会吵一吵就过去,但曝光引发讨论后,能让更多主力客群在中元普渡先想起全联的存在,而不是跑去家乐福或爱买等对手,这应该才是广告希望建立的价值所在。

至于争议?在台湾,劣油风暴弄不倒顶新集团,用鸡汤块而非真正高汤的鼎王如今依然健在,老虎堂非手炒黑糖而是用色素调色用买一送一就能大排长龙,时任全联总裁徐重仁曾说年轻人太爱花钱的失言也没弄垮全联,现在区区一个争议广告,全联应该是没在怕的啦!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登,未经同意请勿转载,原文发表于洪大伦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