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非训练选手
因应108课纲实施,许多老师投入改变体育课的教学方式。(体育署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108课纲促使体育课开始转变,国小校长及主任表示,传统体育课重视教技能,像在培训运动选手,让一些体能差的学生缺乏兴趣;而教育部体育署推动的体育教学模组,强调多元、有趣,以学生为主体,目标是让他们养成运动习惯。
新北市屯山国小去年9月起,在传统体育教学外,又引进体育教学模组,学生成为体育课主体,可自己讨论出体育活动的游戏规则,然后每个人都参与,变得更有趣。屯山国小校长及13位老师都取得体育教学模组的认证,每个人都有能力教体育课。
屯山国小校长邹惠娟举例,在地上放一些呼拉圈,每个呼拉圈代表一户人家,彼此间距离2、3公尺,然后放音乐让学生去拜访别的人家。学生可自己讨论出一套规则,譬如要用双脚跳进去呼拉圈里面、然后要单脚跳出来,最后看谁在限定时间内拜访了最多人家?之后让学生们去讨论拜访速度快慢的原因,找出玩得更好的策略。
邹惠娟说,体育教学模组设计的体育课,通常简单、有趣,每个学生玩得不可开交,达到运动目的。学生上完这种体育课后,会急着问「下次什么时候再上」,而原本体能不好、少动的孩子,也会爱上这种体育课。
新北市彭福国小学务主任傅一峰说,传统的体育课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但新世代的体育课,让学生决定怎么玩。彭福国小去年9月引进体育教学模组,体育课依照4个步骤来上,一是先让学生游戏探索,二是小组讨论战术,三是返回游戏,四是分享是否成功。
傅一峰举例,传统篮球课是由老师教投篮、运球、上篮,但体育教学模组的篮球课则是当成游戏来玩,让学生自己讨论出战术,看怎么最快速得分。他表示,学生熟悉这种体育课后,更喜欢了。
此外,曾面临学生流失的新竹市光武国中、云林县华南国小及樟湖国中小等校,近年透过发展山野教育、户外探索、山野调查等课程,逐渐翻转体质,创造「教育移民」人口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