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失败组在废弃加油站创业卖冰 打败哈根达斯营收破4亿美元

▲ Ben & Jerry's两位创办人Ben Cohen与Jerry Greenfield 。(图/翻摄自IG/benandjerrys)

财经中心/综合报导

冰淇淋是一种很少人能抵抗的甜食美国最著名的冰淇淋制造商Ben & Jerry's在2017年度营收为4.77亿美元。它的冰淇淋以特别的口味口感闻名,这个品牌是Cherry Garcia、Chunky Monkey以及Groovy Vermont vibe等时髦口味的代名词,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但是刚开始时,Ben & Jerry's只是一家没人看好、开在破旧加油站内的小店。两位创始人把自身和环境中所有缺点,一一扭转成优势,这家小店,最后变成横跨35国家的企业。

艰辛开店

Ben Cohen和Jerry Greenfield是1951年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相隔四天出生的同年朋友。在高中时,Ben就开了一辆冰淇淋车。高中毕业后,他在东北部的各个大学进进出出,最终完成了他的学业。然后在纽约阿迪朗达克地区的一个农场教捏陶,他还涉足冰淇淋制作

Jerry则是走更传统的道路。高中毕业后,他在欧柏林学院学习医学,且于学校自助餐厅里当冰淇淋员工。毕业后他回到纽约做实验室技术员,同时申请的医学院没有成功,他在实验室的这期间,与Ben同住在曼哈顿公寓。在搬到北卡罗莱纳州几年后,Jerry在纽约州萨拉托加斯普林斯与Ben重聚,他们决定一起进入食品行业

起初他们考虑制作贝果,但认为必要的设备太贵了;因此,他们转而选择了冰淇淋。他们花了5美元参加冰淇淋制作课程,为了省钱,两人还决定只有一个人报名,然后分摊报名费,俩人努力的想办法搞懂课本中的一切,然后将作业完成后再邮寄回去给负责的老师修改。这时候,Jerry的生物与化学根基就能派上用场,让他有办法了解复杂冰淇淋的制做方式。

接下来,他们得决定店址。他们认为在佛罗里达州伯灵顿开店会是一个理想的位置,因为它是一个没有冰淇淋店的大学城

但是,伯灵顿最大的问题是一年有7个月天气非常寒冷,它的平均温度为7.8度C。,并不适合开手工冰淇淋店,这也可能是这里没有冰淇淋店的主要原因

但Ben和Jerry还是没有放弃。为了在寒冷的天气中依然能够吸引客户,他们设计了「POPCDBZWE」 (Pennies off Per Celsius Degree Below Zero Winter Extravaganza)行销活动。当气温低于摄氏0度时,每负一度,客户就能够得到一分钱的优惠。一分钱虽然听起来没什么,但是伯灵顿在冬天时常会有负20多度的温度,而一杯冰淇淋在那个时候只卖5毛2分。所以,对客户来说,这折扣其实是蛮大的诱因,反而让顾客期待天气变冷,吃到打折的冰淇淋。

决定了地点后,Ben 和Jerry接下来面对的难题就是找寻合适的店面。他们原本希望能够在大街上找到合适的地点,但是,却发现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租下那么好的店面。他们每人只拿出了4000美元当作创业基金,而且Ben的4000中还有2000是向他父亲借的。

结果,他们找到了一间荒废了的加油站。虽然十分老旧,屋顶还破了个大洞,而且室内还累积了大约四寸的雪。但是,它的好处在于原本让汽车加油的地方,可以整理成停车场,而且,租金还非常便宜。Ben和Jerry亲自动手修缮,把破旧的加油站,变成一间温馨的家庭式冰淇淋店。

于是在1978年,两人就在改建的伯灵顿加油站开设了第一家Ben & Jerry's。

Ben & Jerry's的成长

总算可以开始营业后,Ben和Jerry也规划了他们之间的分工。拥有基础的化学知识的Jerry负责制做冰淇淋,而Ben就负责试吃他们的产品。但是, Ben因为得了嗅觉丧失症(Anosmia),所以鼻子从小就对味道不敏感。

一般人一定会认为「没有嗅觉,怎么做吃的」,并且立刻放弃。但Ben又把这缺点,变成优势。因为他鼻子不好,所以他更专注于冰淇淋的口感。为了让口感更丰富,Ben决定要在冰淇淋中加入其他的原料,例如:巧克力饼干、棉花糖、玉米片、布朗尼、核桃等,让口感变得更有层次,而这也成了Ben & Jerry's的特色之一。

比起一般的冰淇淋,Ben & Jerry's冰淇淋中的其他原料,都是大块大块的混在冰淇淋中,而不是被切成小块然后平均分布在每一口的冰淇淋内。这是因为Ben 和Jerry在刚开始制做冰淇淋时,只买得起家用的冰淇淋制造机,而家用机器和专业机器不同,不能将混入冰淇淋的其他原料打碎,让它平均分布。这乍看之下的缺点,反倒成了卖点。

Ben认为与其去购买昂贵的机器,倒不如继续使用家用机器,让客户会期待下一口能够吃到大块其他佐料的惊喜。结果证明,Ben是对的,客户超爱这种无法预期的惊喜。而Ben & Jerry's也因此慢慢的受到伯灵顿居民的欢迎。

▲ Ben & Jerry's的冰淇淋内有大颗粒成为他们受欢迎的特色。(图/翻摄自IG/benandjerrys)

Ben & Jerry's快速流行的一个原因是其独特的风味组合。所有新口味都是Jerry发明的,通常没有任何测试营销。 1980年代的旗舰风味包括Chunky Monkey、Rainforest Crunch和Economic Crunch,这些都是Ben&Jerry在1987年10月19日股市崩盘后在华尔街免费提供的。

由于Ben & Jerry's丰富的冰淇淋和创意风味,最初的小店面店成为当地社区的最爱。Ben和Jerry还特地与社区建立联系,举办免费电影节,并在商店成立一周年之际赠送免费冰淇淋,这一传统仍在继续。1980年,这二人开始向当地杂货店出售冰淇淋;1981年,他们扩大了业务,在佛蒙特州谢尔本开设了第一家特许经营店。

1983年,该公司缅因州开设了第一家非佛蒙特州特许经营公司,并与一家波士顿分销公司签订了协议。 1980年代,包括New York Super Fudge Chunk和Cherry Garcia在内的经典口味上市 - 到1987年,销售额达到了3200万美元。到1988年年底,Ben和Jerry在18个州经营商店,获得了时任总统隆纳雷根(Ronald Reagan)颁发的年度美国小企业人才奖。

成长的烦恼

在生意渐渐上了轨道后,Ben 和Jerry 发现虽然他们能够做出美味可口的冰淇淋,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办法赚到足够的钱。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一直太慷慨总是在甜筒上放太多的冰淇淋。

他们想说既然自己没办法管控份量,就让其他店家来烦恼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将冰淇淋装入大桶,然后批发给其他餐厅或冰淇淋店。但是,Ben & Jerry's 太好吃了,买回来的冰淇淋,都会被员工吃掉。餐厅以及冰淇淋店在经过几次的合作后就决定不再购买Ben & Jerry's 的冰淇淋了。

于是,Ben和Jerry只好改变策略,将冰淇淋包装成一品脱的小桶装,然后直接卖给客户。他们认为,既然无法在客户面前管控份量,那就采用能够做份量管控的包装。结果,这些一品脱的包装不但受到客户欢迎,也让他们可以将冰淇淋批发给其他小商家,例如:杂货店和超市,而更多的客户可以因此接触到Ben & Jerry's ,这也让他们快速壮大的商业模式:批发冰淇淋。

嗅觉丧失症、便宜的机器、不善与管控份量都是Ben 和Jerry 的缺点,乍看之下都是缺点,但Ben 和Jerry 却懂得将这些缺点变成他们的优势,做出更受客户欢迎的冰淇淋。

此外,Ben & Jerry's虽然该公司是以古怪的口味闻名,但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冰淇淋口味仍然是普通的香草。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Smooth,No Chunks!”的口味,以捕捉那些喜欢不太过前卫的口味的销售市场。

小虾米对抗大鲸鱼

这公司的发展除了克服了一连串先天不足,还打倒了后头的竞争对手,Ben & Jerry's在1980年代中期与Häagen-Dazs的母公司Pillsbury公司曾为发行权进行了诉讼。

Pillsbury为了确保Ben & Jerry's 不会影响Haagen-Dazs的销量,告诉所有通路商,只要代理Ben & Jerry's的冰淇淋,Pillsbury将不让他们代理Häagen-Dazs。由于Häagen-Dazs当时是更出名的品牌,很多通路商因此决定停止和Ben & Jerry's合作。

Ben和Jerry了解到这是一场生存之战,所以,他们决定找律师帮忙,打算控告Pillsbury垄断。但他们想到以Ben & Jerry's当时的规模,要和Pillsbury这家市值40亿美元的打官司毫无胜算,因此,他们选择到对他们有利的战场上进攻。

两人设计了一个名为「Doughboy 在怕什么?」(Doughboy是Pillsbury公司的吉祥物)的活动,告诉民众Pillsbury垄断的事实,并且让民众持续宣传下去;接着,媒体争相报导这则「小虾米对抗大鲸鱼」的故事,而民众也开始对Pillsbury施压。最后Pillsbury决定要停止限制通路商,让Ben & Jerry's冰淇淋能够不受限的销售到全美国,Ben和Jerry两人才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

Ben & Jerry's在2017年度营收达到了4.77 亿美元的好成绩,店面横跨35个国家。Ben和Jerry不是帅哥、没有背景、成绩不好、连大学都无法毕业,很多人都会认定他们是「人生失败组」。但是,他们凭着「把缺点变成优势」的精神,不断的奋斗,最后成功将一间凑和着开的手工冰淇淋店,变成一家世界闻名的企业。

来源:The Men Behind Ben & Jerry's Ice Cream

Did you know that Cherry Garcia was suggested by an anonymous fan? Your idea could be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