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给蔡政府的第一课

(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美国总统拜登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农历除夕前,通了两个小时电话,可视为拜登政府对中政策的起手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交往」(engagement):拜登强调会基于美国与盟邦利益,与北京展开务实与结果导向的交往,意味川普政府时期的围堵途径将被取代。

无独有偶,蔡英文总统在今年元旦谈话,已率先表达「愿意促成两岸对话,期待两岸恢复正常交流。」农历过年前也公开说「期待两岸人民会逐渐恢复正常有序的交流」,并祝福对岸人民新春安康,也希望能共同促成两岸的和平稳定。尽管蔡英文还是将两岸严峻情势归责对岸,但明显看得出来调子已经放软。

这应当是拜登政府调整川普政策的微妙影响,对非常倚赖美国的蔡英文来说,不啻是拜登政府上台后的第一门课。事实上,拜登政府的微调有迹可循。

去年11月美国大选后两周,马英九前总统与前美国国务院代理亚太助卿董云裳、前美国亚太经济合作(APEC)资深官员王晓岷,以及两位前AIT理事主席卜睿哲与薄瑞光视讯。这些卸任官员都很忧心两岸局势发展,许多人就建议两岸应重启对话,避免局势恶化。

几天后,前美国国务院亚太助卿坎博在「2020台美三边印太安全对话」演说,公开在蔡英文面前建议,希望见到两岸紧张局势和缓,并重启对话。拜登就任后,坎博再获重用,出任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官」,他就任后隔日美国国务院就发布新闻稿,除督促北京停止对台施压外,还希望北京与台湾民选代表」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到此为止,拜登政府的两岸政策逐渐清晰,亦即美国支持台湾民主,反对中共打压,但希望两岸自行管控危机,不能断绝一切对话管道。这个轴线与川普时期把台湾当笔尖猛戳大陆,蔡英文也积极配合的情况大相迳庭,不知蔡英文能否从中得到启发?

如同中美之间有许多歧异,但还是要「交往」,「engagement」这个词用中文衍伸,更高阶段就是「共存共荣」,既竞争又合作。同样地,我们跟大陆也有许多分歧,但是有歧异不代表就不能往来,相反地,我们应该回到马英九政府时期,从政府到民间,各项交流络绎不绝,有交流对话,就会增进认识互信,就能降低紧张情势。

去年蔡英文连任后,在疫情与《反渗透法》恶法扩散负面影响下,两岸人民敌意上升,许多交流也停滞,这不是好事。最近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无视两岸已签订《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以意识形态而非专业拒绝大陆疫苗,岂不打脸了蔡英文的「正常交流」说?

拜登政府以「交往」重新定调美中关系,也鼓励两岸应恢复对话。蔡英文政府应审视慎思,衡酌时空环境不同,与大陆在共同政治基础下恢复对话。官方之外,也应鼓励包括朝野各党派与各领域的交流对话,在坚持台湾利益下,以交往取代防堵,降低敌意,减少冲突,如此才是两岸人民之福。(作者为前总统府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