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耕365/拒绝「老年悲歌」 不要成为下一个三等老人
图、文/善耕365
10位长辈有6个孤独死,台、日一样凄凉
随着年底选情的不断加温,有关于老人长照和银发服务的议题,又开始浮上台面,许多候选人提出长照的「社区化、在地化」,希望将医疗和社会福利能有效结合,达到在家养老的最终目标;但是,根据华山基金会的统计,光在2018年上半年度,单位服务的长辈中,有800多位过世,而其中竟高达6成,约有500位长辈是在孤独中往生的。
「孤独死」这就是近年来,在超高龄社会的日本中,所面临的一个冲击性的议题,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日本的公共住宅里,每4人就有1人是孤独老人,即便多数的孤独老人都有孩子或亲人,他们还是选择独自栖身于公寓中,默默死去,直到尸体腐败发出异味后,才被人发现;而老化速度紧追日本之后的台湾,2018年也正式走入高龄社会,2025年将晋身超高龄社会(注: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时称为「高龄化社会」;达到14%是「高龄社会」;若达20%则称为「超高龄社会」),未来将会重现相同凄凉画面的社会现象。
台湾的现况,「三等老人」
有一个案例是,因为爸爸过世后,妈妈一个人住在老家,但是附近没有邻居,加上妈妈又有三高病史,所以经过几次的沟通后,让原本想在老家生活的妈妈,同意搬来和儿子媳妇同住,但是白天时间上班,只剩她一人在家,因为邻里间不熟又没互动,不知如何排解漫长的时间,从早到晚没有说话的对象,生活也没有重心,日积月累下,开始出现严重的忧郁症,连帕金森氏症也悄悄上了身。
所谓的孤独老人有两个定义,一个是独居又没有亲友的老人,而另一个就是,虽然与家人同住,但内心却是孤独的长者;独居老人的议题,大家多少都有关注,而且也有人提出:「独居不一定等于孤独,而是我们所选择的生活模式。」所以我们这次就先来谈谈,那些没有独居,却内心孤独的长者们。
日本社会学者藤田孝典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下流老人」一词,主要是描述日本的高龄长者们,在生活贫穷下衍生出许多的社会问题;然而台湾现况虽然比日本好些,但是「三等老人」的发展趋势,却比日本「下流老人」的问题,更值得我们的关心,所谓的三等老人就是在家「等看电视、等吃饭和等孩子回家」的空巢老人,这一群因为退休之后,生活顿时失去目标,不知如何排遣时间和情绪,造成身心加快老化的孤独长者。
养老观念的转变,沟通的重要性
在台湾「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慢慢的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养钱防老」想法,靠着个人储蓄、理财和退休金,规划自己退休后精彩的生活;因为就算和子女一起居住,但若因为工作的关系,或是生活习惯的不同,造成家人之间无法好好的相处、沟通,原本想与亲人共同生活,那一件幸福和乐的事,会因为造成家人间的冲突和压力,而开始破坏了这一份幸福与和谐;或是有许多年迈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担心,造成家中的冲突情况,在抱持着负面的心情下,默默忍受而去安养中心,虽然嘴上说没事,但心里却无法释怀,没有去展开自己退休后的社交生活,到最后仍会出现「孤独」的结果。
相反的,若是一位独居的长辈,但每天都可以四处去串门子,有朋友作伴,生活充实精彩;或是住在一个环境舒适的安养中心,不但有其他同龄人的陪伴,还又有专人提供照顾和看护,这样是不是都比,虽然与子女同住,却完全没有交流的生活,来的好呢!其实,人之所以会抗拒,主要是来自心中的不安和改变,若有经过先前适度的沟通和交流,当旧有的习惯被改变之后,心中就会开始慢慢的去适应新的环境。
长期提供长者服务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提到,要如何协助长辈打开内心,与别人互动来消除其孤独感,最重要的还是沟通和引导;这是弘道三大核心理念中,社区照顾(弘扬孝道、不老梦想)的重点,其中长照服务的部份,因为长辈们因故无法离开住家,就由照顾秘书进行居家的探访和服务,主要依靠着秘书们与长者进行交流互动,让长辈们除了有活下去的动力外,依照他们个人的兴趣喜好,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扩展出内心中的生活目标。
而若是行动自如的长辈们,则是以社区做为区分的范围,透过社区里长或总干事的协助,利用同侪的鼓励、或是在地的人情味,来引发长辈们的社交需求,让他们一同来参与静态、动态的各项活动,从人不亲土亲的情况下,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营造出一种共生的关系,以及有利于他们居住的健康友善环境。
这样的想法和概念,主要来自于卫生福利部社会及家庭署的一项政策「社区照顾关怀据点服务」,由政府经费补助,村里办公处以及民间团体参与设置,邀请当地社区民众成立志工队,每个据点要提供下列4项中,3项以上的服务内容, 1、电话问安咨询 2、老人关怀访视 3、健康促进活动 4、提供餐饮服务
希望透过在地化的社区照顾,使老人留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同时亦提供家庭照顾者适当之喘息服务,以预防长期照顾问题恶化,发挥社区自助互助功能。若家中长辈有相关需求的话,请上社区照顾关怀据点服务入口网:https://ccare.sfaa.gov.tw/home/index,找到离家最近的服务据点。
我不要钱,只要能有人陪
从上述各项说明后,我们会清楚的发现到,其实不论是在机构养老或是在家安老,最重要的关键,还是在于长辈本身心态上的调整,如果没有放开自己内心交流的管道,长久下来一定会生病;因为人类终究是群居,且有社交需求的动物,还是需要一个有人陪伴的生活环境,如果真的想要一个人独自生活的空间,先决的条件还是不能在离群索居的环境,所以这跟在机构或在家中,并没有任何的关联和影响,因为不管待在何处养老,重点还是在一个可以有社交活动的环境。
在台湾社会中,很多老人家即便衣食无忧,心里却很孤单,如果大家能做好敦亲睦邻,多一句关心都可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曾经听到一位长辈说:「我有钱可以照顾自己、也没有慢性病,只是希望有人陪伴。」其实比起金钱上的援助,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我们适时的倾听和陪伴。
(特别感谢,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接受专访提供相关资料。)
善耕云端找公益,服务学习真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