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耕365/台湾虐童案件频传 暑假更是另一个看不见的高峰

图、文/善耕365

7年前的2011年10月,2岁的男童王昊,遭母亲的男友…等4人喂毒虐打20多天后,弃置医院急诊室致死的案件,引起社会大众对儿少保护,与儿童虐待…等议题热烈关注;而根据福部的资料显示,台湾最近的11年来,平均每年都有超过10,000名儿童生活在危险的环境当中,从2004至2012年的9年之间,受虐人数更是成长1.5倍,2012年达到1万9174人的历史新高。

台湾社会正面临到少子化的现象,新生儿已经愈来愈少,但是儿虐案件却不减反增,让人不免忧心台湾儿童生存的环境,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而现正逢暑假期间,许多的儿福团体不断的宣导说,暑假是儿童受虐的高峰期,希望大家多扮演管家婆,鸡婆一点、多注意些,只要有类似可疑的虐童事件,请尽速通报主管的社政机关或警察单位,让他们可以安心、快乐的长大。

黑数+未通报,暑假是虐童的高峰期

其实根据财团法人台湾儿童暨家扶基金会林秀凤处长指出,「在暑假期间被通报的个案量,并没有特别多,就以2017年台北市暑假(7~9月)的通报案件为例,只有占20.5%左右而以,如果以一年四季的平均量来看(25%),数据上看起来反而是比较少的。」

那为什么要说暑假是虐童的高峰,主要是因为在辅导的过程中,儿虐通报最大的来源是学校的老师(高达80%以上),孩子每天来上课的状况有什么异常,身上是否有新的伤痕,老师是容易观察的到,但是暑假孩子们不用上课,所以儿虐案件最大的通报者没有了,这就是他们最担心的一点,所以除了在暑假这段期间会宣导,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通报者外(邻居、大楼管理员、村里长、巷口商店老板…等),还特别在暑假前的时间(4~6月份),积极推动儿童保护季的宣导和预防。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孩子不用去上课,孩子与父母之间有更长的时间相处和接触,父母亲的照顾负担就增加,如果又加上亲子教育的知识不足,造成管教不当,以及父母自己情绪压力的问题下,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家暴的案件;也因为儿虐案件的黑数,约为通报数量的3~6倍,在这2项原因的影响下,让相关单位认为暑假期间是儿虐案件发生的高峰期,暑假也是最需要扩大通报来源的时间。(延伸阅读:台湾每5分钟就有一件家暴发生,如果我们鸡婆一点,一切可能不同)

童案竟有8成是父母所造成的

而根据统计,虐童案件的主要施虐者,高达8成以上就是受虐儿的父母亲,其次才是照顾者、亲戚或同居者,为什么愈亲近的人反而下手愈重呢?CCSA中华育幼机构儿童关怀协会洪锦芳秘书长说,「现在的孩子的自主性比较高,加上科技发达,手机、网路愈来愈普遍,造成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是不足够的,情感营造与情绪张力都受到了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道德已经严重扭曲和崩坏,另一方面在少子化的影响下,对于孩子过当的保护,也会形成另类的虐童主因,因为过度的保护和溺爱,等到父母发现孩子无法管教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在情绪失控下,就可能造成严重的虐童事件。」

王昊的姑姑,中华民国儿童权益促进协会王薇君理事长也提到,「父母是虐童事件的元凶,主要是因为现在多为小家庭双薪家庭的社会下,加上暑假期间,孩子不用到学校上课,增加了父母在照顾上的负担,大人压力下的烦躁,和孩子们过度的吵閙,可能造成情绪上的失控,儿虐的状况就很容易发生;而且现在的孩子思想比较开放、早熟,加上现代的网路科技很发达,让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变少,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许多孩子都活在3C的世界里,整个家庭的气氛糟,又不会沟通交流,当父母无法处理的状况下,冲突就会产生。」

所以在缺乏沟通交流的环境下,又面临现在经济、景气都不好的M型社会,父母的压力不断提升,对于大人没有适合的情绪教育、情感教育,在外面不敢发泄的情绪和压力,回到家面对最亲近的家人时,反而容易释放出来,让身边的家人受伤最深。

台湾的虐童事件数量远超出外国

当虐童案件被报导出来后,就有人会说如果在国外的话(美国、香港、新加坡…等),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前卫福部保护服务司的司长张秀鸳说,相较之下国外的家长普遍都有清楚的公民意识和守法概念,当遇到社工来执行公权力,如果不配合,可以马上请警察上手铐,用「妨害公务执行」的刑责判罚,但是在台湾警察不敢,加上父母顽强抵抗,以及法治观念落后,大多数人的观念,还是停在这是行使亲权,亲权大过孩子的人权。

林秀凤处长说,「家扶也是台湾第一个执行儿童保护工作的民间单位,她也是在1991年左右,到美国接受儿童保护工作的社工训练,所以台湾大部份相关的概念和作法,都是从美国引进带过来的;但美国民众对于儿童权利非常重视,认为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财产,是国家的财产,而台湾在这方面的观念,则还需要加强宣导和提升,像美国儿童福利法规定不能独留12岁以下的孩子在家,在台湾虽然也有相同的规定,不能独留6岁以下的孩子在家,但是前不久才发生,一位妈妈因为要出门买东西,家中竟放置2岁和8个月大的孩子,最后造成8个月大的孩子闷死的意外,虽然台湾有过失致死的刑责,但通常检察官会斟酌当事人的家庭状况,及并非故意情节,给予缓刑或从轻裁量的判决,而导致类似案件不断的发生,相较于美国,台湾的法虽然存在,但却没有实际去落实,单就虐童的通报来看,责任通报者有医生、护士、教育人员、社工…等,若有发现相关可疑案件,要在24小时内通报主管机关,如果没有通报是有罚则的,后来把范围扩大到村里长、干事…等,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延伸阅读:让我们重新找回家的力量,多一点关心,就能少盖一所监狱)

洪锦芳秘书长则提到,「台湾社会的现况,人与人的信任愈来愈薄,国家的民主不成熟,社会的价值观对立愈来愈多,从政治的分化、性别的分化到劳资双方的分化,不像国外的教育,是以维护家庭中儿女的最佳利益为主轴,而不是父母们的最佳利益;就像一个国家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目标,而不是以个人或政党为优先的考量。」王薇君理事长说,「虐童案件在国内和国外最大的差别,就是通报的后续处理,国外是由警察先接手处理,不是家长说我就相信,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权益,选择先把孩子带离这个可能造成危险的环境,再来厘清真实的状况,而台湾在这个部份相对比较弱,大部份还是由社工进行处理,社工不像警察有强制的公权力,像邱小妹的事件,在还没事发前,社工前前后后去了好几次,但都被挡在门外,社工完全没办法碰到受虐对象,也无法第一时间就调查清楚儿虐的事实。」

不是只有身体上的伤害,精神上的虐待更严重

林秀凤处长说,「在20、30年前的台湾,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儿童虐待,父母打小孩只是一种管教的方式和手法,没有人认为是不对的,但是因为打骂的管教,是会有恶性循环的结果,今天我被父母亲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将来我成为父母亲的时候,也会用相同的方式管教小孩和朋友互动,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学习过程,从一个被害者转变成一个施暴者。而台湾从1973 年立法通过『儿童福利法』后,就都没有任何的增修,后来到1993年才通过『儿童福利法』修正案,才真正是台湾制度化回应儿童保护工作的开端,让社工开始慢慢有了公权力,像之前的性侵害案件是告诉乃论,不告不理,必须要有被害者提出诉讼,才会追究被告的罪责,但孩子的监护人是妈妈,常常为了家庭的经济来源,而牺牲孩子的权益,修法后才改为非告诉乃论,儿童有独立告诉的权力,社政单位有权帮孩子提出告诉,对孩子开始有了不同的保障,其后,『儿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条例』(1995 年)、『家庭暴力防治法』(1998 年)立法通过,提供儿童或少年更周全之保护。」(延伸阅读: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每一个犯错孩子的背后,都有一段属于他的故事)

王薇君理事长则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并不是按照市面上教养书的制式处理方式,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所以当遭遇到沟通、管教上的问题时,父母应该先记得要『冷静』处理(关上房门,把自己和孩子区隔开来),化解可能造成冲突的危机,因为当人情绪上来的时候,很容易做出失控的举动,很多儿虐案件都是因一时情绪失控而发生憾事。」时至今日,儿童虐待的类型,已经不只有家暴的身体伤害而已,还有像照顾疏忽、过度管教、不当期待、言语暴力、精神虐待和性侵害…等,都是属于儿虐的范畴之中,而且大人常常会有一个框架局限的刻板印象,就像王薇君理事长所举的例子,当孩子看书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正襟危坐才是认真看书,其实只要眼睛视力不要坏,书本弄坏了、脏了有什么关系,只要孩子可以从书中找到知识和快乐就好,所以大人如果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被自以为正确的框架所局限,这才是让儿虐事件可以减少的主因。

「改变」让他们能成为未来的主人翁

洪锦芳秘书长希望,「台湾社会要开始注重情绪和情感教育,情绪教育是需要榜样的,但是现在社会上、政治里,却都是骂来骂去,让家庭的情感教育也没有好的发展;另外一个就是亲子相处间的技巧,现在很多父母家暴,不是他们不爱孩子,而是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处理,所以只能用威吓的方式,应该要多点琢磨、学习,多用正向的观点、同理心去处理互相间的关系,有了安全依附感,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让大家能在不幸福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而要改变台湾儿虐案件过多的关键,还是着重在「修法」、「资源」和「社会教育」这3个面向上:

1、修法:希望未来政府更要持续落实政策、法令的修正和执行,甚至可以利用公权力的强制介入,修法像美国一样,由司法主导案件的处理,让孩子能在第一时间内,远离危险的环境。

2、资源:政府要给社工更多的资源和公权力,利用跨部门的资源整合,提供社工们更充足的后勤补给,来提升高风险家庭和环境的评估,扩大社会通报网的范围和来源,让儿虐案件可以做到预防胜过治疗。

3、社会教育:除了上述提到有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家庭教育外,对于责任通报者范围的扩大,或是说每个人都是必要通报者的教育,让全民都可以成为保护儿童的一份子,有效吓阻儿虐案件的发生。

最后,附上通报专线,只要有发现任何儿童受虐的情形,都可透过以下方式,寻找专业人士的协助:    (1)全年无休24小时的免费电话「113保护专线」。    (2)「1957福利咨询服务专线」,每日上午8点至晚上10点,全年服务不间断,服务内容包含:急难救助、社会救助、老人福利、身心障碍福利、儿少福利、特殊境遇家庭、国民年金保险…等各项社会福利咨询与通报转介服务。    (3)当地社会局或警察局,也会有专人为你服务。另外,以上的服务专线都是匿名处理,也请不用担心身份曝光的问题,因为你的通报,会让社会少一件憾事的发生。

(特别感谢,财团法人台湾儿童暨家扶基金会林秀凤处长、CCSA中华育幼机构儿童关怀协会洪锦芳秘书长,以及中华民国儿童权益促进协会王薇君理事长,接受专访提供相关资料。)

善耕云端找公益,服务学习真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