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没了李光耀 新加坡执政党走下坡
文/杨少强
「我不敢肯定行动党未来3、4或5届大选后依然执政。」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上届大选后,曾对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如此预言。今年9月11日新加坡大选,虽不会动摇行动党执政地位,但从它的挑战来看,李光耀预言恐怕将应验。
按新加坡宪法,该国须在2017年1月以前举行大选。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将选举提前到今年9月,距刚结束的新加坡50周年国庆才一个月,距李光耀去世也不到半年。
这固然是为唤起民众对行动党的感念,但用这种方式吸票,也说明了行动党面对挑战的艰巨。
行动党第一大挑战,就是失去李光耀加持。李虽然在25年前就卸任总理,但他仍带领行动党的候选人,在丹戎巴葛集选区参选。过去反对党在这个选区都不推候选人,因此李光耀及他带的人都自动当选议员。
随着李光耀去世,这次在丹戎巴葛集选区,反对党「国人为先党」,推出财务顾问陈如斯为首的候选人,和行动党推出的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等人对抗。这也是新加坡史上,首次每个选区都有反对党和行动党竞争。
行动党第二个挑战,是选民结构改变。这次选举是新加坡独立后出生的选民,首度占多数的选举:去年新加坡20岁以上公民,有54%在新加坡独立后出生,比上届大选(46%)更高。
这些新生代选民,对行动党当年领导新加坡筚路蓝缕的情感,已逐渐淡泊。随着这些选民增加,行动党过去「建国功臣」的形象,很难再转化为选票。
新加坡最大反对党工人党,这次选举就喊出「迈向世界第一国会」,该党秘书长刘程强说:「只有反对党强大,才能改变行动党。」
行动党近来施政不得民心,也强化制衡呼声,首先就是外来人口。新加坡去年生育率1.25,比日本(1.42)还低。李光耀任总理时,新加坡就定下引进外来人口的国策。目前制造业有半数劳工是外劳,营造业更超过7成,他们已成新加坡经济支柱。
但外来人口却也让当地民众反感。2013年一月新加坡政府公布《人口白皮书》,每年外来移民定为2万5千名,到2030年,新加坡人口将成长3成至690万人,引发4千名民众示威抗议。上届大选后议员补选,行动党失去两议员席,都和此问题有关。
其次则是公积金。新加坡人民须把部分工资收入存入政府帐户,政府则对民众支付每月2.5%至4%不等利息。虽然这些钱属于民众,但他们要提取却有诸多限制,领出后也只能用在政府规定的退休、医疗、买房等用途。另外,这些公积金被政府用做各种投资,民众也无权过问。
除了这些外在变化,行动党的第三个挑战,就是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说的「关键人物风险」。李显龙在1992年任副总理时,曾罹患淋巴癌,今年1月又被诊断出前列腺癌。他的健康也让接班人问题浮上台面。
外有大环境剧变,内有接班人未明,行动党想持续执政将更加艰难。李光耀曾说「新加坡不能有一个平庸的政府。」以新加坡兴亡为己任的行动党,未来只怕须先思考如何自救,才能救人了。
【 更多报导 】
为什么无印良品的员工都不会离职:把员工当「人」,而不是「人才」
小五生超修完国中三年的课》一个母亲的心声:我不是神经病,只是希望小孩上建中
20年来午餐都吃榨菜肉丝面...彭佳慧「省小钱花大钱」,赚到3间房
没有对的人,只有对的时间...感谢前女友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