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三十年笑话功力 拍出最卖贺岁片

文/康育萍

今年春节,无论电视报纸,还是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最常讨论的话题是:「你看《大尾鲈鳗》了没?」这部电影成本八千万,上映十八天全台票房破三亿元,是吸金速度最快的国片。即将挑战《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站上台湾电影卖座第三名。

▼大尾鲈鳗海报。(公关照)

「光听到片名我就想看!」《阵头》导演冯凯说,《大尾鲈鳗》能有好成绩,中、南部票房更是台北两倍,得先归功看似简单,用国、台、粤、英语念却有不同意思的片名。「David Loman就是大尾流氓,直接说明这是一部黑社会电影,定位清楚。」《赤壁制片叶如芬认为,《大尾鲈鳗》片名运用谐音趣味,短短四个字,成功引起观众好奇。

其实,《大尾鲈鳗》里贴近生活俚语,全是导演邱瓈宽、监制朱延平从影三十年亲身经历。打从开始执导喜剧片,朱延平就将听来的笑话记在本子里,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大尾鲈鳗》俗又有力的片名,更是来自三年前拍片现场的一次意外谈话

阿宽说,她有一个黑道朋友叫David Loman,我当时还马上分享到脸书。」朱延平笑说,邱瓈宽有很多黑道朋友,平时逞凶斗狠,却闹出不少笑话,所以当已故的柏合丽娱乐集团前董事长杨登魁想拍一部为猪哥量身订做的电影时,《大尾鲈鳗》诞生了。

直到今天,朱延平的手机里还有上百则笑话,随时更新,无论朋友闲聊,或网路趣闻,甚至连搭捷运听到旁边乘客对话,也逐字记下

一百个点子才用一个

正因为把喜剧当学问,朱延平对剧本十分要求,「编剧榨干,有时候想一百个点子,才用一个,不好笑就换人。」《大尾鲈鳗》筹划一年,换了六个编剧。资深媒体人麦若愚也说,拍喜剧要有幽默感,若非邱瓈宽交游广阔,练就一身喜感,如此草根语言,其实难以复制。

《大尾鲈鳗》卖座引起争议,国片究竟是要卖本土,还是国际化?但在猪哥亮夸张演出、骂脏话的背后,其实,三十年的笑话功力,才是打造这部亿万国片的关键。

【更多报导

Pi奇迹的经济密码》从造浪池小艇老虎都是台湾制造http://www1.businessweekly.com.tw/web/webarticle_48815_p1.html

美女毕业,在夜市摆摊算低就?http://www1.businessweekly.com.tw/web/blog_article_3031_p1.html

不换工作,会遗憾终身吗?》先问自己三件事再跳槽http://www1.businessweekly.com.tw/web/blog_article_3053_p1.html

买一送一的热量陷阱瘦子都怎么点咖啡?http://www1.businessweekly.com.tw/web/blog_article_2573_p1.html

敢吃吗?吃荤免杀生「生化印表机」印出牛肉http://www1.businessweekly.com.tw/web/webarticle_49581_p1.html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