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型态影响精神状态 改变从生活开始
改善精神健康,可以从生活习惯着手,例如改善饮食及做运动也能提升生活素质。(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影像)
生理的慢性疾病都与生活型态息息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因不良生活方式习惯,像是饮食方式、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或是慢性压力、缺乏社会支持等社会心理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慢性疾病。
精神健康更与身体状况息息相关,当一个人压力大时,可能会情绪低落、胃口减少、失眠等,抵抗力亦可能变差,较易生病。相对的,一个人长期身体不适时,可能会感到无助、沮丧,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因此想改善精神健康,可以从生活习惯着手,例如改善饮食及做运动也能提升生活素质。另外,研究显示,良好生活习惯不仅提供精神健康的好处,也能有效降低身体疾病的风险。
近年发现,「生活方式因素」与「精神健康」两者关系紧密连结,今年发表在国外精神科顶级刊物的报告,甚至提出「生活型态精神医学」的概念,生活型态的改变,有预防及治疗精神障碍的效果。
这项研究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者Joseph Firth等学者针对过去相关主题的文献进行回顾,目的在探讨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与精神疾患患病风险及治疗的因果关系。生活型态的改变有预防与治疗精神疾病的作用,研究结果如下:
规律运动:运动可有效降低某些精神疾病的风险,特别是忧郁及焦虑疾患,且能减缓如躁郁症、精神病疾患等症状。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运动类型则以心肺功能训练的有氧运动以及肌肉阻力训练为主。
睡眠:在大量医学研究发现,睡眠问题与精神疾病存在皆有一定关系,更重要的是,睡眠障碍会显著增加精神障碍者自杀行为风险! 桃园疗养院高年精神科田心乔医师指出,除了培养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可以促进睡眠品质外,有睡眠困扰的人可以在医院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睡眠及精神健康。
吸烟:吸烟不仅危害个体本身支气管及心血管问题,精神医学研究报告指出吸烟与忧郁症、躁郁症、思觉失调症等疾患存有因果关系。桃园疗养院田心乔医师提到,参与戒烟卫生教育以及学习正确纾解压力方法外,医院提供尼古丁替代疗法可以缓解戒烟戒断症状。
营养:虽然营养饮食与严重精神障碍疾患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但已有部分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对忧郁症患者有一定程度疗效。因此生活中的饮食调整及营养处方在身心整合性医疗扮演重要角色。
桃园疗养院高年精神科医师田心乔表示,日常既定的生活型态要改变的确不容易,但是可以先订出可以轻松达成的小目标,每日固定完成,等到习惯培养了,可以循序渐进地再订出稍微有难度但可执行的目标。如同存钱一样,持之以恒,健康的长期投资,没有风险。
★吸烟有害健康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戒烟专线:0800-636363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自杀防治专线:1925(依旧爱我)24小时服务
生命线:1995
张老师专线: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