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凤爱用的番茄钟工作法 一条基本原则最难做到又容易恶性循环

政务委员唐凤采取「番茄工作法」来完成每一件事。(图/记者李毓康摄)

记者洪菱鞠/台北报导

最近在国际爆红的政务委员唐凤,本身是资深远距工作者,也认为在家工作将是未来一大趋势,但这样的情况下,有效的时间管理显得很重要,她在接受周刊专访时提到,自己采取的作法是25分钟专注工作、5分钟休息,这套时间管理法正是被许多人推祟的「番茄钟工作法」,近期再度引起关注与讨论,而在《间歇效率的番茄工作法》这本书中,也说明为何不该低估设定时间表重要性

以下精选摘文摘自《间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25分钟,打造成功的最小单位,帮你杜绝分心、提升拚劲》,采实文化授权提供

基于数个理由,你绝对不该低估时间表的重要性:

1. 设下期限。期限有助于好好工作,全力以赴,力求时限前完工,就如番茄钟的钟响前提是我们真正体认到期限不得违背)。2. 分隔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休息时间最好是拿来做非工作事项或临时事项,如同燃料的作用,替头脑加油。若无休息时间,创意、热情与好奇心会下降,人会愈趋疲乏没劲。就像若无汽油引擎无法运转。3. 供我们衡量工作成果。写下今日工作表之后,目标就是在期限内尽力做好。如果工作无法如期完成,就设法了解问题所在。而且我们还得到一个宝贵资讯:这一天完成了几个番茄钟。

番茄工作法的重点不是浪费了多少时间,而是达成了多少番茄钟。隔天你要记取数目,衡量当天有几个番茄钟,再依个数填入待做事项。

谈到时间表,最大的问题是不够重视,未加妥善遵守。假设现在是下午3:00,你进度落后,不如预期,所以跟自己说:「今晚我加个班来弥补。」你既逞强又愧疚,结果今晚效率不彰,然后明晚效率不彰,后天晚上继续不彰。愈是一再延误,整体成果愈差。罪恶感像雪球愈滚愈大,但为什么?亡羊补牢不行吗?难道加班无法减轻罪恶感吗?

其实,这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时程打破,疲惫堆积,效能下降,之后的期限继续耽误。

重点在于,妥切的时间表必须好好遵守。时间表有各个时段,安排各种事项,善加遵守意谓着摆脱「再5分钟就好」的症头。期限一到,就像番茄钟一响,所有动作就此暂停。无论番茄钟还有多少时间,你务必遵守一条基本原则:时间表永远高于番茄钟。另外,妥切的时间表得包括休息时间。

高效诀窍如果重要事情的期限到了,你却还没做好,不得不赶工,这时,可以把加班时间加进时间表,以暂时刺激工作效率。一般来说,为了避免上述恶性循环,获致正向结果,加班不该超过连续5 天。你替这期间另订特例时间表,并预留一段恢复期,用来因应必不可免的效率下降。

理想状况例子

我们以「上午8:30 至下午1:00」和「下午2:00 至5:30」两个时段的时间表为例。现在是8:30,亚伯特设定今天的第1 个番茄钟,准备从头到尾回顾昨天做的事,迅速浏览事项盘点表,填进今日工作表,而工作表上会包括这个设定计划的时段。

此外,亚伯特也用这个番茄钟时段检视办公桌上的东西是否就定位,顺手整理。当番茄钟响起,划记「×」,休息一下。

下一个番茄钟开始:第1个正式开工的番茄钟。再来2个番茄钟也拿来处理同一事项。整组4个番茄钟结束,进行一次较长的休息。亚伯特虽想继续工作,但接下来的工作负担满重,所以他决定休息久一点,不是休息最低时数的15分钟,而是休息20分钟。

接着,他设定新的番茄钟,一连完成整组4个番茄钟,然后查看手表,现在是12:53,时间刚好够再次整理桌面,把需要归档的资料搁在一边,检查今日工作表是否清楚填妥,然后再去吃午餐。下午2:00,亚伯特在办公桌就位,设定番茄钟,重新展开工作。在各番茄钟之间,他没做多少休息。

然而,4个番茄钟之后,亚伯特开始疲惫,想好好休息,于是出去散步,尽量斩断工作的事。30 分钟后,亚伯特设定新的番茄钟。钟响,划记「×」,休息一下。他把最后一个番茄钟用来回顾今天,填纪录表,注明待改进处,划记明天的工作表,整理办公桌。番茄钟响,短暂休息,查看手表,时间是下午5:27。他整理四散的纸张,排好盘点表。下午5:30,自由时间开始。

有关这个例子,在此提出两点:

1. 时间绝少能都用来工作/读书。依总时间8小时来说,2个番茄钟用来处理组织事项(1小时),12个番茄钟(6小时)用来工作或读书。

2. 基于番茄工作法,流逝的时间并非第一重点。除非有干扰未妥善处理,否则在上午或下午结束之际,只须看完成了几个番茄钟即可。时间表由各组番茄钟巩固。几分几秒不重要,重点是按番茄钟工作与休息。

▲「番茄钟工作法」创始发明人法兰西斯科.西里洛,无意间从厨房里的番茄钟计时器得到启发,从中找到控管时间的方法。(图/采实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