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胖症」減重至少5% 有機會改善三高、穩定血糖

肥胖是慢性病的温床,会增加罹患糖尿病、代谢症候群、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报资料照片

肥胖是慢性病的温床,过去并没有好的治疗方式,因而衍生出各种非正式的减重疗法。台大医院内科部代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杨伟勋表示,肥胖与第二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关联性,当身体累积过多脂肪时,会增加胰岛素抗性、让血糖失控。当肥胖而患上了糖尿病,「糖胖症」让身体负担更大。

杨伟勋说,临床上有愈来愈多BMI超过27的「糖胖症」患者就医,治疗方式除了药物,改善关键一定要从体重控制下手,才能稳住三高数值。建议体重至少要减掉5%,有助于改善血糖与共病;减轻10%则可减少药量、体重减轻15%有机会逆转糖尿病。

台中荣总内分泌新陈代谢科主任王俊兴提到,肥胖会引起发炎反应,使器官、组织逐渐失去功能。想要减重,应该先阻断发炎因子,否则容易复胖,也会恶化胰岛素抗阻,陷入肥胖、糖尿病、发炎的恶性循环。若长期体重增加,则有较高机率罹患代谢症候群,让糖尿病发生率增加5倍、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3倍。

王俊兴强调,内脏脂肪的危害比皮下脂肪更危险,因为牵动着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随着年纪变大,体脂肪容易堆积在腹部。「量腰围」是自我检视内脏脂肪的好方法,女性腰围≧80公分、男性≧90公分为异常,不要以为BMI正常、肚子大就不会怎么样,内脏脂肪容易释放发炎物质,增加罹癌风险。

关于减重控制,如果要使用降血糖药物,应先考虑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及延迟肠道内糖类吸收的药物,比较不会导致体重的增加。而BMI超过35的极度肥胖,且对传统饮食及药物治疗无效的糖胖症患者,应评估更积极的治疗方式,例如减重手术,而非一味提高胰岛素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