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我们与恶的距离》震撼10集:观众不只有7岁智商!

文/林奕如

播出一个月来,从收视数据话题讨论度等热度反应,《我们与恶的距离》做到了,创造了新的视野和高度,打脸第一集宋乔安所说的经典台词:「一般观众只有7岁的智商,只有国中的程度。」但这打脸是让人开心的,观众带来的回馈,鼓舞台剧幕后创作群,改变未来台剧的制作深度

更多《与恶》相关新闻点

▲《与恶》震撼10集,引起许多讨论。(图/翻摄公视与恶脸书

《我们与恶的距离》一开始还疑惑这是什么片名,还是以一起无差别案件判决为出发,这样会吸引大家看吗?但看到预告之后就疯了,一种看到好戏的喜悦,随着每一集的播出,你开始思考一些事情,思考之前你所做的事情,诚如王赦律师所说:「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你有标准答案吗?」

▲王赦怀抱理念,担任法扶律师。(图/公视提供)

台剧从2001年《流星花园》开启偶像剧纪元,陷入爱情的男主角,从某一天开始慢慢改变了,变得要思考生活、思考现实差距,接地气的出现败犬女王小资女孩,2016年,导演王小棣推出《植剧场》系列,培养出24位新人演员,展开一场温柔革命。而有一天女主角变成被害者家属,《与恶》大胆的以无差别杀人事件为出发主轴,告诉你「世界」不只有黑跟白,每个人与「自己心中的恶距离」其实很近。

▲宋乔安是受害者家属,无法走出丧子之痛。(图/公视提供)

该剧刻划受害者、加害者精障者媒体、律师、心理师、精神科医生等几个家庭与围绕其中的职人。比起以往只选择单一角度观点的戏剧,这部戏一开始就让你「满到不行」,看着宋乔安(贾静雯 饰)走不出丧子之痛,选择冷酷生活,看着杀人犯的爸妈妹妹一家人躲躲藏藏的悲哀背影,看着媒体为了点阅跟时间赛跑的压力,以及面临假新闻等泛滥荒谬困境,是啊,这就是现实社会,人不可能只有一个角度在生活,每一件事环环相扣到身陷其中的参与者

▲本剧也探讨精障者和家属之间的关系。(图/公视提供)

在此不得不配合编剧吕莳媛剧本,5个月的「大数据剧本案」实验合作,建构出剧本架构,编剧又花费一年时间「田野调查」,实际的接触此人生活,你才能写出「接地气」的剧本,因此看到宋乔安,就像看到自己的主管,看到一群媒体守在灵堂前采访,真的也是我前阵子的真实体验

▲加害者家属背负儿子杀人一辈子罪恶生活 。(图/公视提供)

《与恶》开创了台剧另一扇窗,制作人林昱伶制作此剧时,最想要带给观众的就是「撕掉标签,展开对话」,「希望留给观众去思考,也许观众看完这部戏,选择去投射的对象,或是最有意愿去投射的对象,从他们身上找到疗愈感觉,我们尽量不带立场、不去引导把它做完了。」

▲《与恶》幕后团队。(图/翻摄贾静雯脸书)

另一制作人汤升荣则说:「该剧用写实手法来操作,各种角度都完整呈现,包括被害者、加害者等,而不是只是想要表达什么,让观众去感受,你觉得哪一块打动你的想法,这件事情可以去思考,最后回到我们这件事,我们在这环境,本来不同角度或思考,同理心出现了,互相了解之后,或许会有不同解读,你会放过自己或是放过别人,让观众去感受判断。」

●作者林奕如,《ETtoday星光云》娱乐中心记者,用心接触演艺圈事物,用心看待每一个时刻,喜欢跟大家分享所想,用笔写下所看所听一切。以上言论为个人立场,与公司无关。ET论坛欢迎云友更多参与,也欢迎网友发表高见,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