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解密(三):无所不在的CIA渗透

中国时报》社长王丰。(本报系记者赵双杰摄)

一九六四年十月大陆试爆原子弹成功,由于此时正值冷战最严峻的阶段,美国当局非常忌惮中共成为核子俱乐部成员,故而对国府秘密发展核武,最初是抱持「暗助」的态度接受国府派遣科技军官,到美国田纳西大学学府进修,就是明显的例证。初期美国的态度似有任令台湾发展核武,让台湾制衡大陆的意味,目的在使两岸中国人相互抵消。虽然是「暗助」,美国对台湾核武发展的进程,却丝毫不含糊,一切尽在中央情报局的掌控之中。

核武示意图像。(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一九六四年夏天,国府甄选的第一批科技军官,准备让他们赴美国进修,可是,当局发现大部份科技军官语文能力不行,无法通过美国检测非英语系国家留学生的语文考试,所以,军方下令这些科技军官趁公余之暇,到台北市徐州路的「语言训练中心」补习英文,俾能顺利通过语文能力考试。

参加「语言训练中心」训练课程,要先填写许多报名表件,当年的表格资料详细询问包括年籍、出身、学历、亲属状况、供职单位、专长技术…等各种细节,这些表格资料最后全部美国中央情报局存留了一份备份。换言之,国府甄选的科技军官的背景资料,美方均已全部存档,了若指掌。

美国中情局(CIA)大楼及LOGO。(取自CIA脸书

张宪义是最典型的个案。张某中正理工学院二十六期物理系毕业,一九六七年被派赴中科院筹备处工作,一九六九年被选派到美国田纳西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一九七六年返台,一九八四年升任中科院核研副所长官拜上校。据信,张宪义应系于美国就读田纳西大学时期,被中情局吸收为间谍。但是,张宪义绝非惟一的中情局潜伏间谍,早在他之前,中科院就已经被中情局渗透。

中科院核研所前副所长张宪义。(记者张国威摄)

一九七七年春某日,美国卡特总统正式就任之后,中科院同仁最不乐意见到的场面终于降临!一个由核武技术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从美国抵达台北,他们由美国驻台北大使馆领事李文领衔,乘坐美国大使馆大型座车,浩浩荡荡进入中科院大门。他们也是中科院创办以来,第一批被准许进入该院的美国官员。几乎与美国官员同时抵达的,还有参谋总长宋长志。宋上将是当天国府最高层级官员,奉蒋经国之命,代表台北当局,会同美方人员到中科院巡察,目的在拆除美方认定「有疑虑」的核设施

美前总统卡特。(图/达志影像)

一位中科院资深官员回忆,中科院核研所同仁在唐君铂的指示下,将钸先导工厂的设施拆除。美方人员并在核反应器的两旁,架设国际原子能总署专用的摄影监视器,防止中科院人员再启动相关设备。这位官员感慨回忆:「同仁历经十余年的辛劳努力,瞬间全部化为乌有,在场不少同仁眼中涌现泪光…。」据中科院资深官员回忆,美国官员确认中科院人员已完全拆除钸先导工厂相关机械仪器后,即行驱车离去。当天晚上,参谋总长宋长志曾经再度驱车来到中科院视察,目的在确认拆除设施未被启动复原,宋长志院内巡视半小时后离去,回台北向蒋经国复命。

经此巨变,蒋经国密令唐君铂,将中科院核研所人员全部留任,完整保留研究实力。蒋经国并多次对外籍记者表示,国府虽然具备研制核武的能力,但不会研制核武器

尽管发生了一九七七年春天灾难性的「桃园计划」设施拆除事件,蒋经国并曾公开申明国府虽具备核武研制能力,但不会研制核武器。据了解,拆除事件之后,中科院核研所的科技专家照旧保持原有编制,未遣散一兵一卒,以期保持蒋经国所谓的「核武研制能力」,因此,中科院核武研究工作并未就此中止或废置。唐君铂衔蒋经国密令,继续保持中科院之正常运作。

中山科学研究院。图中时资料照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九八八年元月,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长张宪义上校,携带国府发展核武的多项资料,在中情局掩护之下,突自台湾消失,叛逃美国。中情局官员为张宪义在华府召开了一项秘密听证会,张某在会上如数家珍道出台湾发展核武之历程。听证会召开六天之后,亦即一九八八年元月十五日,美国官员再次会同国际原子能总署人员,驰赴台湾突击检查中科院核能研究所,拆除了包括重水反应炉等多项研究设施,又带走了大批仪器设备。这是国府自一九六三年在台湾展开核武计划以来,最致命性的一次打击。更诡异而引人遐思的是,一九八八年元月十三日,蒋经国于「七海寓所」吐血暴卒经国先生是否因得知张宪义叛逃,携走重要档案,背叛国家,出席听证会,指控国府密制核弹,闻讯气愤而死?目前已无从查证。

蒋经国(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