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鹏/从「滨海决胜」到「重层阻歼」 国军发展先制作战方略
2021年1月5日媒体报导,国防部参谋本部近期在国防部长严德发、参谋总长黄曙光主导下,将李喜明强调的「整体防卫构想」(ODC, Overall Defense Concept)规画几全推翻;李喜明所提「滨海决胜、滩岸歼敌」作战构想遭弃置,国防部恢复原「联合防空、联合制海、联合国土防卫」构想,各军准则近期正大幅翻修。
▲110年国军春节加强战备,陆军装甲584旅联兵营进行反渗透作战演练。(图/记者吕佳贤摄)
2019至2021年发展「防卫固守,重层吓阻」战略后,即纳入ODC,即战力防护、滨海决胜、滩岸歼敌。
军方说明依据防卫作战构想,因应当前敌情威胁不同,国军自主、建军备战的成果,因此在「作战指导」、「战术战法」上会有一些与时俱进的调整。据悉,国防部现正研讨规划新版作战指导,分别是「多维防御、重层阻歼、守势持久、重点突破」,定案后,并将据此规划各项准则修编。
强化源头打击能力
「新新闻」于2021年1月13日再次独家报导,新版用兵指导拟以资通电网路战、飞弹、微型军事卫星、无人载具等四大不对称战力为主角,打造成「台版击杀链」。
报导指出,总统蔡英文在上任后所提出的「防卫固守,重层吓阻」军事战略,迄今出现三种细微变化的版本。
第一个是原版;蔡英文上台后,国防部将前总统马英九时期的「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改为「防卫固守,重层吓阻」。
第二是增修版,军方于2019年公布的「国防报告书」,在「防卫固守,重层吓阻」后增列一节,即为李喜明所倡议,并获美方大力支持的ODC。
第三为删减版。
国防部副部长张哲平曾于2020年12月7日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答询时透露,未来「重层吓阻」第一层将往外推,可对中国本土造成伤害,最内层则由「滨海决胜」扩大纳入本土的「城镇战」。
对于第三版的「重层吓阻」,军方解释,在美国「开绿灯」放宽对国军火力范围限制下,国军将以「多维防御」架构纳入「击敌于彼岸」的手段,建置对中国沿岸基地与部队,进行源头打击的「拳头」。
全案一旦拍板,可说是国军在台军事战略第八阶段进化,强化「源头打击能力」。
扩大打击纵深和延长防御纵深
其实这样的战略转变,目的就是因应中国的军力崛起,扩大我方的「打击纵深」和延长「防御纵深」,确实可以进行思考与规划。
但是对于中国所频繁公开的大型集结演训,当然必须重视予以监侦,但不能作为首要攻击的借口,否则就是我方「主动挑衅」。
▲沱江舰发射雄三飞弹的震撼画面。(图/翻摄自中华民国海军脸书)
对于意外的可能发生的「擦枪走火」,比如两岸兵力在监侦过程发生「军机擦撞」或「军舰碰撞」时,也必须在第一时间有机会说明澄清,不必然升高为「战事」;如过去我雄三飞弹误射,若被击中的非台湾渔船,而是中国的渔船、商船,或甚至中国军方的海洋研究船、情报监侦船,中国若在第一时间随即亦发射飞弹反击,那两岸进入「险境」又该如何?
谁先决定开这第一枪
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谁先决定开这第一枪」,是「中国」还是「台湾」,之后引发台海局部作战或是全面性作战;且此决定权则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盖平时国军由国防部长负责,暂时才由参谋总长对总统负责;当对方未开第一枪时,仅是大规模演训或是兵力集结时,我们要先制进行攻击,到底是国防部长下令?还是参谋总长负责?还是如今都不是,系由蔡总统负责下令?抑或是美国提供先期情报「授意」而为呢?
自2020年中国的军机、舰船逐步进入我防空识别区或经济海域,甚至表明没有「海峡中线」的存在,台湾可以视为「挑战」和「威胁」,只要不侵入我「领空」和「领海」,台湾可以运用任何方式,监控、强势呼吁离开、甚至警告射击,但是就是不能发动攻击,甚至是主动产生「意外」都不行。
▲2021年1月24日中共军机活动报告,该日写下目前最多架共机扰台的纪录 。(图/中华民国国防部提供)
国军要依据未来对方的威胁,以及自身的兵力规划发展,进行战略转变先制作战方略的研究,平时可行,但对方未发动第一击作战不可行;也就是说未来若中国确实先以「以武攻台」,当战争发起,我们可以发动全面性反击,也就是「首战即决战」;除此之外,「先制攻击」的战略规划,只会是「束之高阁」的一卷而已。
(作者为备役海军上校,曾任潜舰兵器长、作战长、轮机长与潜舰训练中心教官、海军总部计划官、国防部战略规划司计划督导官,现为中华经略国防知识协会研究员。着有《解析台湾发展潜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960-2020年)》。)
热门点阅》
► 军事家/1200辆主战车威胁中国?兼论国军建军轮甲与主战车之争
► 林忠正/北京从制裁澳洲得来教训:十年内中国经济依旧仰台湾鼻息
► 军事家/解放军机频入侵 谈台日两国机型识别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