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凹凹凸凸撑3年!他「连拉黑屎」3天惊呆...医一看沉默:第二期了

男子罹患「肠化生」,连排3天黑屎,就医发现事态严重。(示意图新闻资料照)

记者李佳蓉/采访报导医生叮咛「要定期回诊追踪」千万别当耳边风!一名50多岁男子曾罹患胃溃疡幽门杆菌感染,虽成功治愈,却被医师发现胃里长出「凹凹凸凸」像息肉物体,夹出送化验结果竟是癌前病变「肠化生」。虽嘱咐他每2年需回诊照胃镜追踪,却因无异状、害怕照胃镜而「逃诊」,再见到他已是3年后,主诉连续解黑便3天、胃痛难耐,胃镜一照让医师沉默了。

肠胃科医师最爱叫病人追踪,像是大肠息肉、胃溃疡、幽门杆菌都躲不了,由于肠胃镜皆属侵入性检查不适感常让病人大打退堂鼓。肝胆肠胃科张振榕受访时分享,门诊曾遇到一名50多岁男子,曾患有胃溃疡、幽门杆菌,透过照胃镜发现病灶后治愈,但不幸的是,发现他的胃黏膜呈慢性萎缩,黏膜不平整且薄,还看见「凹凹凸凸如息肉」的东西,惊觉不对劲。

医师一夹送病理化验,报告出来为「肠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由于其为不可逆的癌前病变,嘱咐他即使无胃痛不适仍要每2年定期回诊照胃镜,却迟迟不见他踪影,再见到他已是3年后,主诉连续3天排出黑便、胃痛,原以为是胃溃疡复发,没想到胃镜一照竟是罹胃癌第二期。最后转送大医院,接受部分胃切除手术,并服用口服化疗药物,术后1年半恢复状况良好癌症未复发。

▲肠化生恐提高罹癌风险,又以3种人为高风险族群。(图/记者李毓康摄)

张振榕解释,以台湾为例,「肠化生」最常见发生原因以「幽门杆菌感染」为最大宗,初期幽门杆菌感染造成慢性发炎时间一长会导致萎缩性胃炎,使黏膜萎缩,进而产生不正常细胞,接着即会诱发肠化生发生,提高罹癌风险。根据统计,罹患肠化生的病人,未来得到胃癌的机率,是一般人的7倍之多,虽然属良性,但在医学界将其称为「癌前病变」,是种不可逆的病变,一旦产生肠化生,虽然幽门杆菌杀菌成功,本身罹胃癌风险仍存在。

研究发现,若是杀菌成功者,罹胃癌风险在5年后才会慢慢下降,使得很多病人产生「杀菌成功,有肠化生也不用追踪」的误解。张振榕说,风险需随时间拉长才会稍微下降,但并非归零,因此定期追踪才是最重要的。

张振榕也坦言,该病遍布整个黏膜,无法靠割除痊愈,「夹了这块,别的地方又长」,目前医学上无法治疗,只能透过检查早期发现、定期追踪。目前医学治疗幽门杆菌希望能在肠化生发生前将细菌杀死,才有机会逆转,一旦黏膜细胞产生变形,就不会再退化。而好发族群又以曾感染过幽门杆菌的人、曾有慢性胃炎之病史及曾接受胃镜检查,被确诊罹萎缩性胃炎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