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顾好基本学力,强调多元探索发展:公立国中6大崭新样貌

文 / 王惠英

新课纲促使学校快速改变。曾被认为是「流氓学校」的新北市新庄福营国中,在校长李文旗带领下,从品德、阅读及国际教育三大方向成功翻转。学生不再染发、玩手机,更专注于课业学习,升学率大好,也吸引近百位学生转回就读,九年级全部满班

去年该校毕业生约500人,多达20人考上北北基前三志愿,逾半数学生录取公立高中职。但别以为这是一群死读书孩子,因为只要走进校园就会发现,这里有很多探索兴趣和动手实作的空间。包括可食的地景、创意实验室与创意工场、职业试探中心及媲美职业等级的棒球练习场

国中教育逐渐松绑

新课纲加上「实验教育三法」的通过,让台湾的教育创新更具动能,也逐渐松绑僵化的国中教育。在六都中,台北市最积极推动实验国中,继芳和、民族国中之后,滨江国中将成为全国第一所采用IB课程的实验国中。五常国中首创的「未来教育实验班」,则希望培养出有语文沟通表达、国际移动、创业思惟能力的学生。

此外,台北市教育局中等教育科科长谌亦聪表示,目前已着手推动「台北市国民中学形塑校园新文化新精神实施计划」,一般公、私立国中皆可提出申请,预定补助15所国中,每年至多补助40万元。该计划鼓励学校针对考科进行「专题探究」或「经典阅读」的跨域课程,并列入定期评量成绩

公立国中真的开始不一样了。《未来Family》透过双北、台中等六都教育局的访谈,整理出以下6大崭新的学习样貌

新样貌1. 推动阅读,鼓励跨域学习

新课纲强调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在面临现在与未来各种问题时,具备足以应对的生活能力。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吸收新知,迈向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因此,大力推动阅读教育成为公校的新气象之一。

以新北市的公立国中为例,提升学校的藏书量、推动读报教育、设计与阅读相关的多元化活动,以及老师透过阅读文本为主轴,进行跨领域、跨学科的整合与合作等,都是提升学生阅读力的做法。

李文旗分享,福营国中的藏书多达4、5万册,平均每个学生约30本;每周有2次晨读时间,鼓励学生读报及接触中长篇、不同类型的书籍,训练思考力。他谈到,「阅读贩卖」是跨领域课程,七年级新生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后,找一本要推销的书,在美术课制作看板、表演艺术课练唱歌或演戏等。

新样貌2. 外师进驻,注重双语课程

桃园振声中学前校长张湘君指出,用外师上英语课,是私校招生时的大卖点。不过,新课纲与双语教育联手出击下,有愈来愈多外师进驻公校,协同学校老师一起授课、设计课程;有的学校在英语课采全英语授课,有的则在部分学科或领域采英语授课。

其中,台北市的双语教育跑得愈来愈快。谌亦聪表示,2020年8月,北市推出双语课程的公立国中将一口气增为8所,除了原有的格致国中外,加入至善、西湖、三民、怀生、北安、长安及诚正等国中。前5所是大学区学校,优先招收原划定学区的学生,并开放给设籍台北市的学生申请就读。

近几年,台中市积极推动国际教育,第二外语学习也从高中延伸到国中阶段。惠文高中是完全中学,设有第二外语中心,与大墩、大业、向上、安和、黎明、至善等国中结为策略联盟学校,共同将第二外语列为校订课程或社团活动课程,包括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四种语言,国一、二学生自由选读一种语言。

新样貌3. 科技教育,硬软双管齐下

新课纲在国中新增科技领域,包含资讯科技、生活科技两门科目,属于必修课程。从硬体建置、师资培训到课程规划,科技教育逐渐翻转公校的学习样貌,为培育AI时代的人才积极做准备。

「在公立国中大力配置智慧教室,让很多家长感到更有信心,」桃园市教育局国中教育科科长蔡圣贤谈到,现在每所国中都设置了智慧教室,并持续普及中。老师运用触控面板辅助上课,搭配平板行动车,改变单向的教学方式,跟学生有更多互动。目前通过智慧学校认证的有大有、光明两所国中。

又如新北市,将矽谷最热门的设计思考结合生活科技课程,目前已建置9所D. School旗舰学校,包括青山国中小、中山、福和、永和、中正、新泰、明志、板桥、北大高中等国中,鼓励孩子多试探、多动手做做看。「有孩子从作品中获得成就感,开始变得喜欢上学,」中等教育科专员刘雅琪说。

新样貌4. 强调在地,发展特色课程

新课纲的「校订课程」赋予学校更多弹性空间,发展适合自己的多元课程。在地化的特色课程,让每所学校因地方特色而与众不同,也带给学生熟悉亲切的学习历程。

例如台中市大甲的日南国中,位处自行车产业重地,不但有成绩亮眼的自由车队,还创立「BIKE机械社团」,让学生学习单车维修技术,并在自行车活动中为骑士免费单车健检。又如台南市忠孝国中,结合在地美食略带甜味的独有风格,发展统整性探究课程「府城的甜蜜日常」,探讨「台南小吃为什么是甜的」等问题。

南投县爽文国中教师、梦的N次方总召集人王政忠曾在受访时指出,在课程设计上回归「从本土出发去连结世界」,是相当令人感到自豪的事。愈在地、愈国际,每个学生都应认识自己的家乡、社区及生活文化。

新样貌5. 学力UP,拔尖更要扶弱

批评新课纲的声浪之一,就是担忧大谈难懂的素养,反而忽略顾好基本能力。清大荣誉教授李家同甚至在演讲中强调:「只要国文、英文、数学等科目学好,未来就能面对科技快速变化。」

新北市教育局中等教育科科长何茂田坦言,新课纲的落实,较少人提到基本学力的确保,容易被误解为只重视学校的多元特色发展。因此,新北市率先于去年编列奖金及计划经费共6百万元,针对国中推动「学力UP」计划。其中根据过去5年会考成绩大数据,邀请9所「增A」(指会考基础级(B)人数偏多)学校、15所「减C」(指会考待加强(C)人数偏多)学校参与,学校组成学力监控小组,教育局则网罗学者专家团队协助学校进行学力诊断,并检视各校提升学力的作战策略,给予专业建议。

「学力不是突然变坏的,可能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发生了,国中小需要一起检讨,」高雄市教育局国中教育科科长杨智雄指出,透过基本学力提升计划,派遣英语、数学到校支持团队,现在全市待加强的国中已从将近30所降为一半。

新样貌6. 跨域跨校,教师共备成长

台中市教育局国中教育科科长李真玲谈到,新课纲上路后,公立学校更加注重校长和老师的专业成长及增能,会组成跨校联盟一起共备,这是目前成长的很大能量,也是私校比较难融入的。

台南市推动新课纲专案办公室执行秘书陈思瑀表示,台南市目前透过策略联盟工作圈,将62所公立学校分成14个工作圈,每个工作圈约有3~5所学校,促成学校协力同行,校校成为前导学校,不希望有任何一所学校落后。

此外,台南市校长与教师每年一次的公开授课及专业回馈,在108学年就一次到位,借以形塑同侪共学的教学文化。「老师打开自己的教室,能够让更多人一起备课,一起看到他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并给予正向的鼓励和专业的建议,」陈思瑀说。

李真玲认为,私校注重考科与纸笔测验,但现在的素养考题愈来愈灵活,透过学校之间的共备交流,对孩子比较会有帮助。

「我们目前观察到,设有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的学校,这两年会考成绩后段的学生已大幅减少,」李真玲指出,新课纲甫上路,公、私校学生的学习表现,可能要等3年后的会考成绩才能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延伸阅读:

1.专访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讲座教授洪兰:不能孩子生气,就不教了

2.当孩子说:班上只有我没手机!在「从众」与「独行」的岔路口,如何陪伴孩子做选择?

3.为了迟缓的女儿,曾用尽一切办法,还差点被神棍骗!神老师:人言可畏,勇者,方能无惧!

4.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不要有善变的脾气!让孩子知道:不管有任何压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很有必要

5.父母不要急着表达意见!把听孩子讲话当成「重要的工作」般,彻底成为孩子最好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