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许你爱人如己 若你想等待一个人回头《渺小一生》给你等待的理由

图文/镜周刊

在别人看来,普通人的一生都很渺小。但是这样渺小的一生,聚焦去看,却庞大、戏剧、浪漫至极。同样一个人,若你说他「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10个字就能结案,超有效率。但《渺小一生》为可怜可恨之人申辩,却非用到932页不可。值得吗?值得。

▲《渺小一生》上、下册,柳原汉雅着,大块出版。

与柳原汉雅的小说《渺小一生》相处的阴冷下午,我走投无路,从超市的蛋糕、布丁层架间仰头张望,苦苦寻觅有什么能解救我的情绪崩盘。在接下来的深夜,又面色凝重跑了一趟超市,继续补货塞满冰箱,我从没这么频繁回防。故事情节紧凑,逼我追看,唯一能让我从书中抽身的就是采买食物,我需要用吃建造起一道屏障,阻止这个故事继续伤害我。但却无法阻止情节像一道道斧头落下,终究劈开我的藏身之所。

为什么他隐密地持续自残,他的种族宗教身世,童年,全都是个谜

主角是个神秘的完美青年,总躲在角落暗处,却难掩熠熠生光。他聪慧、体贴、优雅低调、旷世俊美还不够,还是个可望当上大法官法界菁英。他和3个大学朋友亲密无间,教授珍视这个天才,视他如子,主治医师把他当成难缠的小恶魔疼爱,然而周围关心他的人都困惑,为什么他隐密地持续自残,他的种族,宗教,身世,童年,全都是个谜。他拒绝透露别人眼中最简单不过的背景资讯:父母职业、老家在哪里,究竟他怎么会成了瘸子,他的秘密是什么。

他闪躲,误导,转移话题,像蚌一样闭口不言。爱他的人都被他的顽抗逼疯,他也被爱他的人暴力撬壳给逼疯。双方形成一场莎乐美七重纱般诱惑的脱衣舞:随着亲密关系逐渐加深,别人纠缠,强脱,撕开;主角抵抗,失守,半推半就,狼狈遮掩。每卸下一重纱衣,就袒露更多旧伤疤。每穿回一重纱衣,就割出更深的新伤口。

本书的杰出,在于纤毫毕现创伤在寄生虫学上特质。这是早年创伤在成年后反复重演的赋格阴森,绝望,苍凉,澎湃展开,一发不可收拾。在短暂的温暖、宁静、甜美抚慰后,宿命重返主题。每次纠缠都更深陷网罗,插翅难飞。每次重复都把读者嵌进血淋淋的创伤思维:

1,他不相信别人爱他。

他是个绝佳的朋友或同事,但无法更进一步成为家人或恋人。因为,他不相信别人会爱他。他不相信别人爱他。他不相信别人爱过他。

他不准别人爱他,只准许别人爱这个空洞身分

创伤之人并非永远单身,他会爱上别人,有时也会得到别人的爱,但,事实就是无法顺利进入他的认知。只要逮到空隙,他就会反复猜疑,像一只猫抗拒被人抱,撑直了一对前爪对方当胸推出结界之外。别人爱他,对他而言,没这回事!绝不可能!他极度渴望但会拼死抵抗。如果抵抗无效,他会听天由命等待世界恢复正常。在此期间,他会扭曲解释来矫正现实。医师眼看主角次次自残,恨铁不成钢,气急了要告主角伤害自己,主角还酸他:「我没有家人,又不会有人告你过失致死。」你分明就不爱我,你照顾我只是怕挨告!哈哈这种话就是林黛玉逼死贾宝玉在用的。

2,他不相信别人会无条件爱他。

主角「很好奇,(医师)安迪会不会觉得他只是一个病毒和疾病的组合:如果把这些病痛拿掉,他成了什么?如果安迪不必照顾他,还会对他有兴趣吗?」「或者他会发现──就像他常常害怕的──他以为是友情东西,其实只是出于他们对他的怜悯?」读者会想起,人们也总在找借口否认对方有真心:「只有工作上需要才找我」,「她是爱我的钱吧」,「他只是看我长得漂亮带出去体面」。是的,他不准别人爱他,只准许别人爱这个空洞的身分,严加防范,深恐越雷池一步。为什么?如果越雷池一步会怎样?因为他知道一旦当真、期望就会落空,暴露出「被爱只是他的幻想」,让他重伤致死。

这些治愈的时刻作者写来和伤害同样惊心动魄

3,他不相信别人爱他会持续。

主角「担心两人之间的亲近是自己想像出来的,因为太过期望,才会在心里把这份交情膨胀」。他随时为亲密关系倒数计时,「这个月就会结束了,他会告诉自己。然后,到了月底:下个月。他下个月就不会再想理我了。」宛如〈暗涌〉歌词「害怕悲剧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其实我再去爱惜你又有何用 难道这次我抱紧你未必落空」,不祥的预感,其实是恐惧的化身。下集揭开主角身世,读者才明白,主角曾有多少天真单纯的期望被人狠狠打破过。创伤把他囚禁在过往悲剧中,他只知道活着连生而为人最基本的安全都不可得,他又怎能奢望亲密美好永存

4,他依赖很多无法解释的强迫行为。

5,因为他有很多秘密的高需求。

6,他只要这么做就不必向人求助。

他无法求助。首先,他没想过找人帮忙,理所当然一切只能靠自己解决。如果需要找人帮忙,他觉得别人听了会很烦。其次,他对于依赖怕得要死,深信这会陷他于控制之下,令他死无全尸,所以他宁愿拒绝接受别人帮忙。如果他有不能失去的东西,他一定会亲手扔进海里。如果他有不能失去的人,他一定会离开对方永不回头。总之,他把不依赖任何人当成生存目标。最后,他相信所有障碍挫折全是他自己的错,他拒绝去求助,只是为了掩盖这个耻辱的秘密。

当然,主角也有所成长。这些治愈的时刻,作者写来和伤害同样惊心动魄。像是教授注意到,朋友总随时留心着主角,以十几种小小的方式照看着他,而主角也注意到朋友这些不着痕迹的关爱。那一刻,教授感觉心中有什么崩塌了,就像一座盖太高沙塔,他意识到有个人会让你心碎。人们很少用「心碎」形容幸福和确信自己被爱着,但要松懈「死都不信」的致命幻觉,这个字必须是心碎。

若你想等待一个人回头,这本书给你等待的理由

▲《渺小一生》作者柳原汉雅,《渺小一生》是她的第二本书。(东方IC)

命运对主角的连环打击可怕至极,有时情节压迫过度,令人感觉故事失真。有人会辩解,说确实有这种惨事,残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我的观点是,作者追求的不是写实,而是告诉读者,别人看来再小的事,只要它秘密折磨着某个人,就都跟主角的极端遭遇同等严重,主观的痛苦感受是绝对不容置疑。

在台湾,人们习惯贬低别人的受苦,不是说「他在装可怜」,就是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看到别人的不幸,先断定他是自作自受。或像心理学家阿德勒,看到主角自残,可能会说他乐在其中,借此争取不当的关注,很不可取,得要学着为自己负责。在这样敌意环伺的传统下,本书情节极言其苦,实在是为了赋予读者同理别人的想像力。别人说不出的苦,旁人不需要逼他说出来,可以先相信那是真的受苦,是真的没办法说,看不见却真实存在,读了这故事你就信了。

书名的意思是,在别人看来,普通人的一生都很渺小。但是这样渺小的一生,聚焦去看,却庞大、戏剧、浪漫至极。同样一个人,若你说他「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10个字就能结案,超有效率。但《渺小一生》为可怜可恨之人申辩,却非用到932页不可。值得吗?值得。

主角一直在拒绝别人靠近他,别人一直在等候他愿意,所以《渺小一生》也是给等候者的说明书。若你想等待一个人回头,这本书给你等待的理由。若你想原谅一个人伤害你,这本书给你原谅的契机。可能等到,可能等不到,它只是稳住你等待答案的心情,削弱恐惧和忧虑。所抱持的那种希望,不是瞻望成败,而是基于对人的信心:你不会因此受伤害,即使受伤,也会痊愈。

相信别人。如果不相信,就不相信,然后回来继续相信。若这故事有个讯息,是什么呢?我想它是说,我准许你爱人如己。

本文作者─卢郁佳

曾任《自由时报》主编、台北之音电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杂志总编辑、《明日报》主编、《苹果日报》主编、金石堂书店行销总监,现全职写作。曾获《联合报》等文学奖,着有《帽田雪人》、《爱比死更冷》等书。

更多镜周刊报导傅月庵书评】天地不仁,各安天命──《慈悲》【陈栢青书评】神力女超人与政治英雄是如何胜利的?──从尚亚毕伯《好声音的科学》谈起【黄宗洁书评】由树照见的生命之镜/径──《树之歌:生物学家对宇宙万物的哲学思索》【卢郁佳书评】挥锤打破失语监狱的墙壁──《哈佛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