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生小孩了! 你没想清楚等待他们的是多么残酷的未来
▲每个世代都要面临许多问题,我们的下一代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未来?(图/达志/示意图,下同)
文/刘庭安
到了快要三十岁,在朋友间聊天的时候都会聊到生小孩的话题。每当我被问到是否要小孩的时候,我的回答总是:「如果我这辈子没办法摆脱工薪阶级的话,那就不要。我宁可把悲剧终结在我这一代。」听到这个答案,朋友们的反应常常是:「你这个人太偏激了,金钱不等于快乐,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有快乐的人生。」
我倒是认为,说出这种话的人,可能没有好好想过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活在怎么样的未来里。如同我们的父母和我们活在不同的世界,我们的儿女将会活在与我们更不同的世界:一个衣食无忧,但更加绝望的未来。
死亡是唯一对富人和穷人同样公平的,至少在古代是这样的,无论你是贵族还是平民,活到四十岁左右都难免一死。随着医疗和卫生环境进步,这个数字拉到了一百余岁,虽然有钱人能够负担起比较好的医疗,但无论是谁,一辈子的时间顶多就是这样。
但如今医疗科技的进展飞快,已经到了让富人能够「拿钱买命」的境界,实现真正的阶级不平等。衰老、癌症、死亡正被科学界视为可以治愈的疾病:器官移植、抗衰老药物、人工脏器、自体细胞培养,让人类几乎可以挑战死神。
让我们想像一个画面:一个 300 岁的企业家,刚买了几千万的特效疗程,摆平了刚发现的癌症,又花了几亿元施打抗衰老药物,继续保持30岁青年人的身体,而他的意识还可以被数字化备份,那怕肉体消亡后还能够继续存在;而一个 70 岁的平民因为负担不起这些,只能老去等死。
时间对我们来说将不再公平,这世界会越来越像一个充值式的网路游戏,你加越多钱就可以活得越久。当大人物拿钱买命再活五百年的时候,本来应该随着他们死亡而流散、重新分配的权力和财富,又会继续累积。
首位华人雨果奖得主,《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在小说《赡养上帝》透过描绘一个老龄化的外星文明来影射人类的未来:该文明的个体可以活到四千岁,而他们的思想在两千岁左右就已完全僵化,创造性消失殆尽。这样的个体却掌握了社会的绝大部分权力,而新的生命很难出生和成长,文明就彻底衰老了。
听起来很科幻吗?其实这样的未来并没有很远。看看日本从二战后的新创大国到今天的经济停滞、死气沉沉,关键原因就是老人数量庞大而且有权有钱,年轻人少、穷,而且不重要。
大企业中,年轻人等到 50 岁都还等不到上面的位子空出来,只能苦苦的熬资格;出来创业呢?在资源、金流与人才高度集中于大型财团的社会,除非有非凡的创意或际遇,才有可能翻转命运;要靠民主改革对年轻人好?当老年人占人数多数的时候就不可能。这还只是人们只能活到 100 岁的情况,想想人类可以活到 300 岁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
比尔盖兹(Bill Gates)最近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言论,他认为工人工作要缴税,所以人工智能应该要缴税,宁可增加税收,也要降低企业自动化的程度。作为一个科技大老,比尔盖兹的这番言论是很石破天惊的,尤其是他创办的微软就是让人类往自动化道路迈进的「元凶」之一。但比尔盖兹不是犯傻,这番言论是他对未来世界的忧心。
科技会取代人类这件事情已经讨论了几十年,乐观者认为科技取代人类是件好事,可以把人类的劳动力解放到更有生产力的事情上,譬如说农业机械解放了大量农民进入工厂,生产出更便宜的大量食物;而工业自动化取代了产线工人,让人类能够专注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未来科技将取代人类,许多工作也将由机器人来完成。(图/CFP,下同)
「科技会取代一部分的工作,但释放出来的劳工可以去做其他事情,人工智能的普及又会有什么不同呢?」乐观者在面对最新一波的技术革新时,常会这样想。的确,如果 Uber 全面采用自动驾驶而淘汰人类司机,司机们理论上可以去做更多和人接触或是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譬如去照顾老人,或是去当画家。
然而,这次科技演进的不同在于:人工智能可能会进步到能把人类能做的大部分工作都侵蚀殆尽。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能够诊断疾病、查看论文、撰写新闻、绘画、识别文字、了解人类情感、说话、唱歌、演奏乐器、翻译、读懂法条、编撰财务报表。只要后面有逻辑,无论这个逻辑是很明确的(演算数学公式)或是模糊的(编一首流行歌)人工智能都能办到,人工智能甚至还能不断完善自我主动学习。
工业革命让机器取代了人类的体力,而人工智能革命将取代人类的认知能力,当人类连做脑力活的价值都没有的时候,社会上就会诞生一大群「无用的阶级」。尽管当前对于人工智能的威胁还有些夸大,但过去几年的科技突飞猛进,距离科技全面取代劳力的时间点(科技奇点)的确已经近了。造成的结果是:当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能够让资本家用更低成本创造更多财富的时候,劳动力的投入就随之消失。
一个「不再需要你」的未来
想像一下资本家只需要「靠自己」就能变得更有钱的世界:劳动和资本的剥离意味着劳动的终结,劳动的终结也意味着工资的终结,绝大多数工薪阶级,便失去了获取财富的唯一途径,和翻身的可能。
只要资本家一天还需要倚赖劳工生产,劳工就还能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在完全自动化的世界中,劳工将完全失去了和资方博奕的权力。
说得更残酷一点,如今被生活压迫到走投无路的人,还能够靠出卖自己最原始的身体本钱来勉强过活。然而在未来,当了解人类情感并做出最优化反应的性爱机器人,能够比人类还要更好更便宜的时候,这些人要怎么办?
本来富人就已经活在靠度假小岛和私人飞机隔绝外界的小圈圈了,劳动和财富的脱钩,更让富人得以打造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对于我们这些工薪阶级的人来说,最惨的将不是被剥削,而是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照这样发展下去,最好的情况就是统治菁英为了「维稳」,给我们直接发钱,把没有利用价值的我们以「消费者」的身分豢养起来,事实上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在实验无差别基本收入了。
届时,个人的才智和努力全不重要,因为你的劳动不产生任何价值,统治菁英会让我们吃好喝好,浑浑噩噩的过完毫无价值的一生,而掌握财富和科技的少数人,将朝着超越人类的物种前进。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结论的,我认为越有钱活越长以及人工智能全面取代劳动力是极大概率事件,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哪怕我们课征机器人税,也不能够改变机器会变得比人类更有生产力的趋势。
所以剩下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不是可以几乎永远活下去,并且掌握绝对优势的那一小撮菁英,还愿不愿意活在这样的未来里?如果答案是否,那我们如何忍心去这样对自己的小孩呢?
● 刘庭安,1988年生,实作型的理想主义者,2017 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杰出青年 Global Shaper。刘庭安曾任 IDEO 中国区商务主管、麦肯锡的产品分析师。现于一家电动车新创独角兽任职,并为 Q School 的创办人,致力为台湾教育出下一代的创新领袖。
订阅脸书专栏:刘庭安
★本文已取得刘庭安先生授权,文章转载自《换日线》,如无授权,请勿随便引用,以免触法。
★ 版权声明:图片为版权照片,由CFP视觉中国、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CFP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