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赵薇风波 披爱国外衣的民粹
文/泉野
耶路撒冷地方特别法院1961年曾经对纳粹战犯艾希曼(Adolf Eichmann)进行刑事审判。著名政治思想家鄂兰(Hannah Arendt)旁听了审判。据她描述「艾希曼既不阴险,也不凶横」。这样的所见所闻,让鄂兰不禁思考,这样一个平凡无奇的普通人,如何在战争中摇身一变成为冷酷无情的嗜血恶魔?
群体中,个人不再是他自己。对特殊年代的艾希曼,对步入现代社会的人们,同样适用。最近发生在中国的系列事件,如打着反台独名号揪着赵薇不放、披着爱国外衣干着「亲痛仇快」的勾当,让人亲眼见识了鄂兰不遗余力所反抗的「平庸之恶」,以及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经过史丹佛监狱实验总结出的路西法效应(The Lucifer Effect)。
无风不起浪,导火线起因于赵薇执导的新片《没有别的爱》。今年7月初,共青团中央法人微博发布了一篇题为「赵薇、戴立忍及电影《没有别的爱》遭网友集体抵制」的文章,以叙述手法整理网友抵制和赵薇团队反击的过程,成为舆情沸腾和民粹大爆发的引子。网友集体抵制的原因是,男主角戴立忍曾参与台独相关活动,同片女星水原希子因曾为辱华照片点赞,也在微博发道歉影片。面对汹汹民意,赵薇团队反击的自信又何在?艺术的归艺术,与政治无关。
4月底既已公布参演人员、6月底杀青晒合照,为何到7月才进入抵制的最高潮?显然若无共青团中央的强势介入,停留在网民阵营的抵制充其量只是一贯的情绪化宣泄,不仅会快速地被新议题所取代,也不至于无限上纲至此。
风波骤起、网路围剿、低头道歉、风平浪静……原本是网路围剿事件固定的发展脉络。由于赵薇团队不屈服于网路暴力之下,还被认为裹挟资本力量进行强势反击。一时间,不仅共青团中央引燃战火的微博蹊跷被删,连同热搜榜及有关赵薇的一切负面言论也被控制。
资本控制是否最终取得完胜,人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认的是,经过一轮网路围剿和扒皮运动,曾经天真无邪的「小燕子」如今被恶搞得面目全非。网友们调侃,原来赵薇发动土耳其政变来掩饰自己的恶行、原来赵薇安排早上太阳5时升起、原本赵薇是刘慈欣《三体》中的破壁人、原来赵薇是想破坏神盾局的九头蛇、原来赵薇背后有欧洲共济会身影、原来赵薇操作媒体在下一盘大棋……以至于到最后,就算赵薇换角、松口,杀红眼的网友仍不肯就此罢手。
眼见形势不妙,《中国国防报》加入声援行列。按照军报的逻辑,民族感情不可亵渎,不论是冠以艺术或其他「高大上」的理由,或为了市场、票房等实实在在的利益,一切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都会受到清醒民众的反对抵制,进而更远离艺术和票房。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国籍,有民族属性,需要尊重大众情感和道德基础,而爱国,永远是最基础的伦理道德。
自此,赵薇事件引发的舆论喧嚣,开始变得泾渭分明。一边是共青团和军报带领的坚决抵制派,以「一切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都会受到清醒民众的反对抵制」;一边是抵制不冷静爱国派,一旦「爱国」走向抵制洋快餐,变成砸苹果手机,反而会成为撕裂共识的标签。随着官媒的降温与引导,沸腾的舆论终于趋于冷静与理性。
喧嚣背后的民粹本色
透过现象看本质,赵薇事件的发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在于,作为公众人物的赵薇恰好有「暗礁」和「明礁」,比如曾身穿日本国旗、选用争议演员、有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等。任何一个元素,都会成为加速事件走向极端的催化剂,也让网友更加理直气壮地乱扣帽子。
再看赵薇事件的必然性,不外乎「民粹」二字。因为民粹,可以不由分说地给某一争议艺人扣上「台独」的帽子,并美其名爱国、维护民族感情;因为民粹,所以罔顾基本事实,将赵薇妖魔化为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并意欲除之而后快;再因为民粹,就将己方的违法犯罪行为视作大义凛然的义举,并昭告天下、广为宣传。
很多人狐疑,从四年前反日游行的打砸抢烧,到现在对赵薇的集中挞伐与抵制,为何大陆民众的心态与智识,未能变得从容与成熟?鄂兰在《反抗平庸之恶》中给出振聋发聩的解释。
在鄂兰看来,最大的为恶者是那些从不思考所做的事情,并对此从不记忆的人,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他们。对人类来说,思考过去就意味着在世界上深耕、扎根,并因此安身于世,以防止被发生的事情—时代精神、历史或简单的诱惑卷走。所以,最大的恶不是根本,而是没有根基,因为没有根基就没有界限,于是到达无法思虑的极端并席卷整个世界。
对群体行为的解剖,还有来自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Gustave Le Bon)的《乌合之众》。在群体中的个人不再是自己,于是变成一个不受个人意志支配的玩偶。「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异性质被同性质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民族主义和爱国情绪的确是最容易起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一种情感。从四年前日本购买钓鱼台风波到近来的南海仲裁案,中国执政者确实需要民间的力量来加固不妥协、不退让乃至同仇敌忾的态度和立场,但爱国若不再单纯,沦为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繁衍生息的温床和工具,对执政者而言,将异化成一种慢性毒药而非争取外交空间的筹码。
回归赵薇事件本质,仅管抵制者自始至终都挥舞着爱国的旗帜,但围观者并未从中感受到一丝的民族大义,反而充斥着情绪化言语,如迫使戴立忍表达立场、承认是中国人等,不过再次曝露官方话语体系中的「文化自信」显得多么苍白。
还记得被逼捐的马云?因挺日货招致小米抵抗潮的雷军、汶川赈灾捐人民币200万遭炮轰的王石、被指责「是不是中国人」的马来西亚歌手梁静茹,以及在北京阅兵当天因晒娃被痛骂的艺人范玮琪。在民粹戾气的面前,这些独特的个体早已沦为一个个僵硬的符号,他们无意或根本无措的行为,最终不过是一部分人宣泄负面情绪的箭靶。
由此观察,赵薇并不会是卷入民粹主义漩涡中的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人。对于以大国姿态崛起的中国来说,应该警惕的,不是赵薇,也不是戴立忍,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被一种狭隘、偏激的爱国情绪所绑架。幸运的是,许多理性的声音拒绝被该种情绪所浸染;不幸的是,这种情绪依然拥有广大的市场。中国的复杂,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