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怀旧老香港 油麻地寻宝

庙街购物摊档。图/卢宝迪彭子文

玉器市场内仍有替人报税书信的摊档。图/卢宝迪、彭子文

▼昔日的油麻戏院。图/卢宝迪、彭子文

▼秤店仍能在油麻地里找到。图/卢宝迪、彭子文

▲油麻地天后庙。图/卢宝迪、彭子文

要认识真正的香港,其实应该从旧区入手。在众多旧区中,九龙油麻地的社区特色肯定是经历多年风吹雨打的老舖和旧建筑

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走在油麻地的上海街,残旧的高楼映入眼帘,与楼下小店舖、集市、排档(露天档口),组成了今日的油麻地,与比邻充满商业氛围旺角和尖沙嘴完全不一样。

三次填海 成九龙商业中心

当你行经过油麻地,你或许会想:如果有油麻地街坊沿途带路讲解当地变迁岂不更好?现在就有个好机会,能够完完全全解答你的问题。那就是油尖旺区节活动之一,将油麻地多个重要历史文化景点串起观赏的文化导赏团。

早于1860年九龙半岛割让英国以前,油麻地一带已有人聚居,天后庙内有一块刻于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的石碑,记载了当时该区称「麻地」,只是一处供小艇停泊的浅滩光绪元年(1875年),「麻地」改称为「油麻地」,据说是因天后庙前的海湾广场,为渔民晒晾船上麻缆而得名「麻地」,后来附近居民增多,有商店经营修补渔船所用的桐油和麻缆,因而被称为「油麻地」。

油麻地经历3次填海工程,第一次填海始于1875年,翌年油麻地获重新规画,开辟3条主要街道,即庙街、上海街和新填地街,并以现时天后庙为中心,建设低密度建筑的市镇中心,及后更夷平柯士甸道一带山脉,把弥敦道延伸至油麻地。港府在1900至1904年进行第2次庞大的填海计划,自新填地街填至渡船街,油麻地渐渐发展成九龙的商业中心,而上海街成为那里最繁忙的街道。到了1990年代初,九龙西进行大规模填海工程,商业中心的地位渐渐转移至尖沙嘴及旺角,油麻地的发展步伐却放缓下来。

老店市集 存昔日社会风貌

油麻地历史价值的可贵之处,不只是因为历史建筑的保存,更多的是因为建筑内的老店依旧继续经营,多年来的地道生活仍然得以体现出来。特色店雕刻店、佛具店刀具店等,在其他地区较少会于同一区出现。沿着上海街走一趟,几乎可以一览区内特色老店,得如茶楼木器老字号永安号、永华腊味行、镜明相架、陈枝记老刀庄双光电器等。除了上海街,广东道与新填地街都有不少老舖,油麻地昔日的社会风貌,仍可从中略窥一二。

文转B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