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程/大肆践踏台湾,为流量毫无下限?

▲若网路分享的文章都是些唱衰台湾、践踏台湾的内容,那么年轻人只会愈来愈失望、愈来愈不知该怎么努力。(图/视觉中国CFP)

如果要一篇网路文章爆红、被疯传,赢得大量留言互动与按赞,极度有效的方式就是「践踏台湾」,这方法履试不爽,而且,这是网路平台编辑间心照不宣的秘密。

我原本以为只有不追求言论品质的小媒体才会这么做,但最近数次看到形象优良、主打国际视野的媒体刊出好几篇文章,偏颇的把台湾描述成毫无希望的地方,呼吁年轻人「弃台逃离求生存」。其实这几篇文章的内容其实粗糙肤浅,远不及这家媒体该有的水准素质,但偏偏点阅率(可预期)高飞冲天。

然而,践踏台湾、向台湾泼粪,换取点阅率的投机风潮若再吹下去,对媒体、对写作者、对社会整体会有什么效应?光想就令人心寒。

毫无逻辑,却有高点阅

台湾当然有很多不完美、令人不满的地方,这些都可以批评。但这个高品质媒体最近刊出的几篇文章,都是留学生和旅外台湾人所写,而他们的批评也太缺乏水准了。例如其中一篇文章,主旨是要告诉大家:真正的人才,要对台湾有所贡献就该离开台湾,绝不要回来!这真是荒唐和偏颇到令人感到好笑的地步。要在哪里工作与生活,那是个人选择,别人管不着。但把「离开台湾不回来」视为「爱台湾」的做法,那就是理智问题、逻辑问题。

当社会投入大量资源培养的优秀专业者都离开台湾,不再回来,没有工程师、没有科学家、没有商业人才……台湾怎会富强?可惜,该媒体编辑擅长下爆炸性标题,但却不督促作者把道理说清楚、讲明白。

当然,我们可以有一部分优秀的年轻人到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做台湾产业政治、文化的外援;但我们更需要大批优秀、有国际经验的年轻人回到台湾,在各行各业各领域拚斗。有人才,国家才会富强。这么明显的道理,就在编辑追求点阅、故意引战的考量下,被扭曲牺牲了。

喷发怨气,却不顾真实

还有一篇更糟的文章,是一位刚从国外学校毕业,回台湾找工作不顺利的年轻人所写的。在那篇文章中,他说到台湾每个人都只为了稳定收入而工作,没有人敢于冒险;相对的,只要在美国,就可以为了梦想而工作,人人都会鼓励你、尊重你。

这当然是幻想,至少是很片面偏误的观察。欧美和台湾、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许多人为了稳定的收入而工作,在理念与现实间有所妥协,很多人也都没有明显的兴趣或无法把兴趣当饭吃。欧美职场华人、台湾人的「玻璃天花板」非常低,在当地真正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更别说因为语言能力、生活经验所造成的隔阂。空气在全世界都一样,并不会因为在哪个地方,人们就能直接呼吸到梦想。

反观台湾,有愈来愈多人创业,或从事他理想中的工作,或追求对社会有所贡献。只要三不五时翻翻杂志、参加些新创界的活动,就可以认识一大群同好。此外,在台湾,极力创新、提携后进的人,与守旧排斥新事物的人,两者皆有,但我看见的却是前者愈来愈多。尤其对于踏实做出成绩的人,社会或年长一辈往往不吝于鼓励与帮助。即使没有得到鼓励、即使被泼冷水,那又如何呢?当我们真心要走一条自己愿意的路,别人也阻挡不了。任何难关,只会阻止那些不够坚定的人。

其实,那几篇文章本身并没有优秀到值得仔细批评。可我想指责的,其实是那些平台编辑的失职。因为刊出这类偏颇、错漏,缺乏原创性洞见的文章,无论是刻意骗流量,或是不小心的疏忽,都不是知名媒体该有的行为。

言论平台,却误导民众

很不幸,糟踏台湾的文章总是吸引点阅率的特效药,尤其在网路上传播极快,还能获得大量按赞数,这对于追求点阅与曝光度的作者和媒体来说,当然是大好策略。但我身旁真有人被影响了。那些我参与的学生群体当中,就有人一再读到那些自相矛盾、观察片面、言论偏颇的文章,变得愈来愈失望、丧气,都不知道该怎么努力了。

他们不想离开,他们想为台湾努力,却还被指为「没有理想」、「不敢追求」、「没有勇气」。结果,这些年轻人看了这些文章后开始担心:留在台湾是没有希望的吗?我想告诉那些看了这些文章,感到忧心绝望的朋友:势在人为!机会总是在,看你怎么找寻与把握。

▲糟踏台湾的文章总是吸引点阅率,还能获得大量按赞数,这对追求点阅与曝光度的作者和媒体来说是大好策略。(Photo by Ross Moody/Flickr)

首先,那几篇文章里,作者写到自己遇到了不友善、浇冷水的面试人员,这就代表那些公司不好吗?也不见得,或许是面试人员个人不适任而已,也可能是作者并不适合应征的职位,对方当然也就冷淡些。

此外,就算这些作者遇到的公司真的不好,也不能一竿子打翻全部的台湾企业。我知道身旁许多朋友有些人待在待遇不错的公司,有些人创办的公司对员工非常平等友善。我身旁也有不少高手月薪达十万以上。日前和一个创业朋友见面,提到可能有案子会介绍给他,被他拒绝了,原因是客户都在追着他跑,事情已经做不完。

好公司绝非不存在,也不见得那么少。但为何我们却不易看到开心的消息?因为进入好公司的人不会出来嚷嚷着:我高薪!我不加班!我的工作好棒!不会的。这是人之常情,抱怨时喊得震天响,拿到好处时候就自己偷偷藏。

骂台湾换流量,是笔好生意?

事实上重点真的不是离开台湾,而是要了解业界,要做足自己的功课。好公司是存在的,但要知道怎么找,不然就是无缘;烂公司也存在,只要知道怎么避,我们就不会是受害者。工作与产业环境,这才是事实。我这几年也在发展这方面的教育培训方案,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和我合作

可惜,愈来愈常见媒体为了大赚点阅率,引入内容粗糙的文章,却不考量内容的完整与平衡,而且在订标时更全力极端、偏颇到底。为什么要极端?因为标题才会引发好奇,才会吸引点阅,才能赚到流量;为什么要偏颇?因为偏颇才会引发笔战。反对作者的人会留言批评;但同时,作者的观察仍符合某些人的经验,所以会有人发言维护。就在这意见交换的过程中,有人言词尖锐,有人动了怒气,编辑看到流量数值,好不开心。

综观所有极端、偏颇的文章当中,被操弄起来、成效最好的,就是践踏台湾的主题,从政治到经济,从产业到教育,从机场到立法院,从街道景观到海边圾垃,有太多话题都可以顺水的推理出「台湾烂爆了」,而且还会有一大堆的人帮腔附和,往台湾吐痰踩脚。

践踏台湾的文章一出,也会有爱台志士受到刺激,挺身为台湾辩护。而且通常都会有人带进两岸比较,十之八九又会引到蓝绿争议,扯进谁卖台、谁不是台湾人、谁被对岸奴化等,只要点燃这样的争论,流量又会再上冲一个级距

然而,流量成长了,但对读者的影响却是愈阅读愈无知、愈误解。这本来是圾垃「内容农场」惯用的策略,但现在连主流媒体都跟进了。

可妥协但勿出卖,网路作家坚持

坦白说,我初当网路作家,用稿费维生时,曾和极为重视点阅率的媒体合作,有的编辑在冲高点阅率的考量下,倾向把标题改得极端、武断,甚至偏离文章原意。虽然总得退让妥协,但通常会和编辑有番讨价还价,减少失血。当工作较上轨道后,我也慢漫减少和这类媒体合作。就我所知,长期投入言论经营、见解传播的作者,都会愈来愈有所坚持,减少妥协。

然而,似乎有些网路平台选择吸收大量年轻的作者,刊出他们写的文章,其中多属于高争议性、低建设性、多情绪喷发、少深思洞察的内容。其实我也能理解作为编辑,如果面对的作者坦诚但冲动、纯真但偏颇,议价立场较浅薄,不怕惹争议上身,只求被看见、被听到,当然比较好操作,比较容易出卖自己换取点阅。

可惜的是这些年轻写作者,可惜的是成熟稳重思虑周全的作家,可惜的是这名声向来优良的媒体,以及整个言论场域。可惜的是台湾,就这样为了点阅率,一次次被鞭笞践踏。

好文推蔫

谢宇程异类、人类,真能分得清?

谢宇程/性爱机器人产业:人才发挥好机会

谢宇程/虚空幻想,冲撞而来?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谢宇程,专栏作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