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例!夜盲症2年全瞎 电子眼让他「重新见到光」

长庚医院电子手术团队。(图/林口长庚提供,下同)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41岁的高先生曾任建筑公司主任,近5年觉得视力减退,即使白天到工常因看不清杂物被绊倒,近2年情况更恶化,几近全盲,经医师诊断为「网膜失养症」,也就是俗称的「夜盲症」,无药可医,所经林口长庚医院运用全新技术,为他植入人工电子眼」,透过视网膜晶片电极晶片刺激,使病人感应到光线,重拾视力。

退化性视网膜失养症为视网膜感光细胞因不明原因逐渐凋亡,最初出现夜盲症,最终连白天的视力与视野皆严重受损而逐渐丧失,是一药物与手术完全无法有效治疗的特殊疾病台湾地区估计患病人数约8000至12000人,因生活功能严重受影响,许多病人因此导致残障。

▲电子眼中设有眼内接收天线处理器,另有Electrode array平舖在网膜表面,传递刺激讯号给视网膜神经纤维的矩阵电极。

林口长庚视网膜科黄奕修主任表示,人工电子眼是近年眼科领域之重大突破。其原理为将微小刺激电极,接触于视网膜传递神经纤维之上。矩阵排列之刺激电极,以精密手术植入眼球内部,并贴附于黄斑部表面,再以患者眼镜框上之摄影机,取得病人欲视影像,采用类悠游卡式之非接触讯号传递方式,将处理过之影像讯号,无线传送至眼内电子元件,再经由未萎缩之视神经传导大脑视觉区。

目前美国与欧盟已批准可使用于后天感光细胞严重受损之病患,适合接受手术移植之病患,其视力必须仅余光感、但无法辨识物体之末期视力。

根据统计,术后96%患者可见特别形状之物体,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型等;约60%患者可见约10公尺距离之物体,并可朝目标物行走及执行日常动作,如精准走向10公尺远的门并开门。虽无法达到正常人眼精细视力,但对于日常生活之基本需求,例如吃饭时可见刀叉或行走时躲避灯柱等,已有极大的帮助。

▲人工电子眼镜架旁挂着电池电力刺激放置在黄斑部上的晶片,患者即可在眼镜上看见黑白影像。

高先生是在今年3月由黄奕修主任、刘珍吟医师与眼整形科廖依琳医师共同完成植入手术,为亚洲首例。术后1个月,他已能进行视觉复健。第一步为利用眼镜上的摄影镜头取代眼睛的视觉,利用电子讯号的传递,以眼镜上的摄影机扫描物体与追踪。第二步为在安全环境中,练习寻找适当的光源座标,同时发现障碍物避免碰撞。现在他已可走出户外,在手杖辅助下活动。

黄奕修提到,电子眼可以提供患者更好的视觉效果,但由于新的视觉与病人记忆中的视觉经验是不同的,因此植入后需靠适当的复健过程,才能体验助益。高先生植入的电子眼是全球唯一可以运用在人体的「Augus II」,现仅核准在「夜盲症」患者使用,单次装设费用高达800多万,他是在弘庐基金会慈善捐助下,才顺利完成装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