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不好? 环团:多数医疗用品含PVC 恐致癌

医疗器材爆出含有PVC,恐导致越医越严重,甚至引发致癌危机

记者陈佳雯台北报导

民进党立法委员林淑芬与环保团体12日上午召开记者会,指出国内医疗用软袋软管容器等都由PVC(聚氯乙烯)制造,其中含有有毒的塑化剂DEHP,因此要求卫生署禁止使用PVC材质之医疗用品。卫生署官员则表示,已在去年公告要求厂商必须标示材质,至于PVC目前市面替代品不多,而且价格昂贵,卫生署还在寻找可行的安全替代品。

环保团体明确指出目前众多医疗用软袋、软管等医疗器材都是用PVC制造, 用在病人身上恐会导致塑化剂直接进入人体,希望卫生署能全面检讨相关医材的材质,禁用PVC等含有塑化剂的材质,避免病患身体「越医越遭」。

地球公民基金会台北办公室主任李怡蒨表示,去年塑毒事件爆发后环保署将7种塑化剂改列第1、2类毒性化学物质,卫生署也比照欧盟订出5种塑化剂的每日耐受量「参考值」(每公斤体重0.05mg),但对照美国卫生署(FDA)2002年列出医疗用品的DEHP每日暴露量,卫生署的耐受量许多都超过美国FDA的标准

新光医院肾脏主治医师江守山坦言,卫生署15年来未批准肾脏病的给付新药,肾脏病人宛如被遗弃达15年,病人洗肾只能用含有塑化剂的PVC软管。他说洗肾患者并非没有选择,美日等国早已规定软管等医材必须不含塑毒,但台湾仍停留在人家15年前的医疗水准,令人感叹。

江守山也指出,国外研究已证实,「塑化剂会导致小白鼠肾脏长水泡」,这和国内肾脏科医师的临床经验高度类似,许多洗肾患者肾脏都莫名长出水泡,因此他强烈怀疑与塑化剂医材有关。此外他还说,塑毒会增加乳癌肝癌机率,然而癌症化疗用的仍然是PVC软管,这样病等于永远都治不好。

看守台湾协会秘书长谢和霖现场示范如何分辨PVC材质,他拿一个医院里最普通点滴软袋,用加热后的铜线沾取软袋上融化塑胶,在拿去瓦斯炉上加热,马上就看到铜线上发出一阵绿色火焰,谢和霖说,「这就代表软袋的材质含有塑化剂」,反之就是不含塑化剂。

环团呼吁卫生署依照材质重新检讨健保给付标准,像PVC这种含有DEHP等毒性物质的材质就应降低健保给付价格,并给予安全材质较高价格,避免劣币良币。此外应该强制医疗用品标示材质是否含塑化剂,并让民众得以自费选择材质较安全的医材。

卫生署食管局医材组简任技正杜培文指出,考量到全面禁用可能造成患者更大的医疗风险,因此无法立即全面禁用PVC材质,不过已在去年要求厂商必须将材质明确标示,让病人可以分辨其中差异。不过她坦承,目前市面上能替代PVC的产品并不多,而且价格往往贵一大截,因此恐怕无法全面改用,卫生署仍在寻找可行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