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红绳一片菜叶,绿色农业守牢“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松江农业企业绿色认证率已达47.5%,位居全市第一。

本报首席记者 张 懿

通讯员 李谆谆

菜篮子米袋子事关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而消费者最关注的莫过于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上海重要的“粮仓”和“菜圃”,松江区近期入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名单,其秘诀就是借助技术和监管,推广绿色农业,擦亮“绿色名片”,从源头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

统计显示,经过连年推广,目前松江区农业企业的绿色认证率已达47.5%,位居全市第一。

告别“药物依赖”

农残超标是农产品安全的一大风险,但松江农户却有自己的绿色之道。每年生梨成熟的关键期,也是防虫害的关节点。在黄浦江畔仓桥水晶基地香甜的“早生新水”让食客翘首以盼,但也招来飞虫等不速之客。

作为松江区最早一批获得绿色认证的水果生产基地,仓桥水晶梨早就告别了传统的“药剂依赖”,防虫靠的是一根绳子。记者在基地看到,合作社负责人金凤雷指导果农,在梨树枝条上系红绳。他告诉记者,别小看这根红绳,它可是灭杀食心虫利器。原来,红绳上沾了“性息素”,能通过“鱼目混珠”吸引繁殖期成虫,从而大大减少成虫成功繁殖比例。

在松江区,绿色认证正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措施。仓桥水晶梨作为绿色基地,在施肥打药方面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红绳防虫”就是例证。松江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石国忠介绍,截至目前,全区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已达100家,面积达13.6万亩,涉及157个产品。

好土好菜好市场

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不仅要管住农药,还要有放心的土壤。在松江区,一些专业合作社通过生态方式,厚植“放心土”,为绿色农业打好根基。以松江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浦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养土是这里绿色生产的亮点。

浦祥是目前上海为数不多的获得绿色认证的蔬菜种植基地,年供应量约在7000吨。浦祥养土,一大经验就是沤制有机肥。负责人冯均辉介绍,通过生态方式,基地400多亩蔬菜地产生的废弃菜叶,每年能产生约300吨绿肥,可以满足基地很大一块的绿色生产需要。此外,基地还尝试规模化养殖蚯蚓,让蚯蚓将土壤中的物质加工成高质量有机肥,同时改善土壤的通气、排水和保水性能。

好土地种出好产品,好品质赢得好市场。目前,像浦祥这样的绿色基地让许多客户都近悦远来,主动上门求购,足以显示出市场对绿色蔬菜的认可和青睐。而有了绿色认证标识背书,农业企业在闯市场时也有了更多信心。据透露,目前浦祥合作社正计划主打自己的品牌蔬菜。可以说,这是他们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种方式。

田头“盯梢”保绿控绿

绿色认证标识说到底只是一张证书,它的背后,必须确保企业严格遵守相关的生产和管理规程。松江区绿色名片擦得亮,不仅有企业的努力,也离不开一支严格“保绿”“控绿”的监督队伍王碧君就是其中的代表。

记者采访当天一大早,王碧君就来到了辖区内的种植基地。他来到仓库,仔细查看化肥农药的品类,了解是否存在违禁品种;同时,认真核对数量,避免过量使用。随后,他还对基地的环境进行走访,了解农业废弃物是否得到妥善处理,环境是否符合绿色生产要求等。

据介绍,目前松江区有30位农产品质量监督员,他们是农产品绿色生产的“守门员”。为更好发挥这支队伍的监督功能,区里去年出台方案,根据监管检查结果,实施奖优罚劣。一方面,去年全区为优秀企业兑现了市、区两级奖补资金共2100多万元;另一方面,有5家企业因为不达标且整改不力,失去了绿色认证资格。而今年截至目前,也有1家退出。

事实上,在监督的同时,王碧君也是绿色农业生产的指导员。就在这天早上,他还时不时与生产人员沟通,指导他们如何科学用药、如何绿色种植、如何使用防虫网杀虫灯等代替农药。复杂、难懂的绿色生产技术标准,通过他们的“翻译”,成为易学好用的生产规范。

“舌尖上的安全”就是这么“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