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升高减少活动 足医专家:当心关节退化 衰弱症敲门

疫情升高,许多人减少外出活动。足医专家呼吁,在家也要记得活动,否则当心关节退化,衰弱症敲门。(示意图/Shutterstock)

疫情期间固然应提防病毒上身,避免感染,却也导致长者们大大减少出门活动的意愿,一旦活动量骤减,恐加速活动能力退化与认知功能的下降。知名皮鞋企业足健康医学团队郑融物理治疗师提醒,随着年纪增长,身体的素质、免疫力都会因为衰老而退化,尤其中高年龄层族群通常在冬天时活动量较少,加上疫情的影响,更应设法维持基本活动量,以免疫情过后更加衰弱。

●老年人半数有退化性膝关节炎! 真相:少动反而伤关节

以国人最常见的退化疾病「退化性关节炎」为例,郑融指出,65岁以上的人有一半有退化性关节炎,常见症状是起床时关节僵硬卡卡,活动后状况好转,但随着压力不断累积,关节出现酸软无力的症状,下楼梯时尤其明显,在气候变化时,也会因为气压变化、关节中的微小气泡扩张,产生胀痛酸软的症状,长期慢性发炎造成软组织增生,也会使关节呈现肉眼可见的肿胀变形,不过因为变化缓慢,自己不易察觉,很多人会软骨磨损疼痛才发现自己罹患退化性关节炎。

退化性关节炎好发族群以女性肥胖者居多,除了先天结构差异,过去女性的运动比例普遍比男性来的低,连带使得关节再生速率比较差,郑融说,这其实是很多民众都有的迷思,「很多人以为预防退化性关节炎,就必须防止软骨磨损,因此要尽量少动、省着点用,事实上却是愈省着用,坏得愈快」。

●预防胜于治疗! 「动起来」比吃更重要

为什么少动反而伤关节?关键在于关节补充营养、新陈代谢的方式,郑融说,「关节里的血管相对较少,养分交换是靠压力差来进行,因此关节软骨需要被挤压,协助里面的代谢废物完成比较强力的新陈代谢,如果运动少,关节受到的挤压撞击也比较少,养分交换的速率就会跟着变慢。」

郑融也引述近年一项研究表示,这项长达20年追踪研究,针对有运动习惯的人和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比较两个群体的膝关节软骨厚度结果发现有运动的人的膝关节软骨厚度,比没运动的人多出30%。

他也分享了一则真实案例,曾有一名30几岁男性,每天使用电脑长达10几个小时,荒废原本的运动习惯,结果在短短一个月后,膝盖就开始酸软疼痛,更不用说现在50岁的青壮年世代,坐办公室的比例相当高,当膝关节长时间弯曲,里面的软骨受到压迫,造成软骨软化,最后就会出现关节退化的现象

对于很多民众热衷以食补的方式保养关节,郑融提醒,营养品可以提高血液中适合关节生长的营养素浓度,让关节在恢复过程有源源不绝的原料,但要如何将这些原料送进关节里?「最核心的做法还是要运动,让关节需要的养分可以从血液进入关节里面,吃下肚的营养品才有意义。」

●运动入门鞋挑选4撇步 动态压量测挑出最实穿好鞋

关节不适、运动伤害是许多人中断运动的主因,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运动入门鞋款,可以从根本降低风险,让运动习惯维持更久,真正达到健身效果。郑融强调,一双好的运动入门鞋款,必须注重楦型前楦护跟鞋垫设计

1. 楦型要合脚:为父母或自己选择第一双运动鞋,比较直观选鞋方式,建议从台湾本土品牌的运动鞋入手。有本土鞋业者以全台门市「动态足压量测」累积的20多万笔大数据为基础,设计出适合台湾人脚型的楦型。

2. 前楦头翘起:平常少运动而想开始运动的人,通常会有阿基里斯腱小腿过紧的现象,前楦头翘起可以降低对足底筋膜、阿基里斯腱的拉扯。

3. 护跟要够硬:走路时足跟是全身的第一个着力点,只要有点晃动或歪斜,身体就会牵一发动全身,护跟够硬才能有效限制跟骨晃动,不妨用手压压看。

4. 鞋垫能缓冲:中高龄族群脚后跟脂肪垫经常有过薄的问题,足跟容易直接撞击地板,引发足底筋膜炎、跟骨痛,适合的鞋子后踝环状包覆可以集中脂肪垫,填满护跟和脚跟之间的空隙,让脚跟鞋子间的关系更紧密贴合不晃动。针对台湾人走路时压力容易集中在前掌造成疼痛,合适的鞋垫以前掌隆起的设计,贴合横向足弓,分散前掌压力,让前掌推进更省力有效率,还有降低拇趾外翻的作用。(编辑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