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推动远距教学 科技辅助教育潜力大

COVID-19疫情全球爆发,人们被迫改变现有行为、保持物理间隔距离,非常仰赖面对面教导与学习的教育体系首当其冲,为降低传染风险及保护师生安全,各国相继宣布关闭学校,避免师生暴露在群聚感染风险之下,3月26日之后,全球即有超过17亿学童面临停课和停学困境

尽管台湾没有有全国性的停课措施,仍无法避免少数学校因为学生确诊,而面临部分师生居家检疫及隔离,甚至全校停课所造成的学习中断,统计至今,已有高中幼儿园及3所大学宣布停课,影响师生超过2万人,部分确诊案例虽然没有造成全校停课,但也导致校方及师生的担忧。

此外,留、游学生最常前往求学的欧美地区,疫情仍未解除警报,至四月底返国确诊学生人数高达92位,约占总确诊人数两成,英国及美国分别有42位、22位,也显示身在国外或陆续返国的学生除了学习中断,更面对严峻的感染风险,因此,远距教学成为隔离及社交距离下提供教育的必要措施

疫情对社会无疑是重大挑战,但也可以是一个起点,如何应对与解决,将会是推动教育体系创新的机会,因此,趁着目前防疫有成、未有大规模停课,充实现有数位教学资源个人学习载具网路环境朝向每一位学生拥有个人载具的方向努力,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并和老师、同学建立有效的联系,也让教育体系做好准备,面对未知或疫情周期性爆发的停课风险。

普及个人载具与网路

教室和居家学习不断线

课程较为密集的高中职以下学校来说,停课14天后若采实体补课,可能会压缩到师生休息及自修时间,甚至可能延长学期,若施行网路补课,部分缺乏学习载具如笔记型电脑平板以及网路的弱势学生,可能也会产生学习差距。

此外,亦有老师期望用同步直播教学促进互动,然实际试行后才发现困难重重,像是学生回家后的网路环境和不同载具的观看效果不同,老师也需要解决学生不同设备遇到的问题,较难发挥科技辅助适性教育的潜力

教育部在数年前即建立数位学习平台及教育云,近年则陆续完成「因材网」、「学习拍」等网站汇聚教学资源,在此次疫情发挥引领的作用,民间更有许多发展成熟且深具口碑的网路课程平台,像是「均一教育平台」、「PaGamO线上教育平台」等,平台经营者宜搜集观看数据,协助老师发展更多适性教育的课程。

数位融入辅助教

面授与远距课程可相得益彰

高教体系师生职员较多、交流也较为复杂,增加不少群聚及染疫风险,但高教拥有良好的基础在于,学生几乎都拥有学习载具(笔电桌电等),部分学校和教授也有录制「大规模开放线上课程(MOOC)」的平台及经验。

疫情让校方、教授正视当无法在课堂授课时,是否能以网路授课,或充分运用多媒体数位工具减轻教学负担、提高学习品质,例如较为固定、重复步骤的课程改为提供课程影片,让教授腾出时间深入讲解持续变化的新知,或是设计创新的课程规划、提供有互动的指导和咨询,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步直播授课最有可能与面授互补,不过,完全网路化的教学对师生都是不同的挑战,老师得使用不同的多媒体平台、设计新的教学方法,学习和荧幕中的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学生也得习惯新型态的荧幕学习、阅读和考试方式,学习专心、和分处不同地点的同侪合作,完成作业。

提供老师必要支援

让教育透过科技启发更多学生

疫情宛如一个突如其来的查核点,让我们发现教室外也需要多元的学习方式,并认知到科技看似普及,却仍存在不小的数位落差,包含弱势和偏乡学生缺乏个人学习载具及连网环境,老师不一定熟悉网路教学或是拍摄、制作课程影片,或是远端协助学生处理设备问题。

政府和校方应该趁此次疫情,提供教授与老师适切的学习与支持资源,协助老师活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建立影片录制和助理团队,划分出适合大规模开放的基础课程,或针对较新、较困难的选修课程,以直播和助教协助解惑,减少科技在网路授课实际和潜在的教学落差,发展一套混合式教学,缓减授课压力、提供更好的教学品质。

远距教学初期投入成本高、但复制与传播分享的成本较低,但远距授课或多媒体工具对部分教授有进入门槛,政府和校方宜提供适切学习资源和支援团队,协助教授活用工具和录制课程影片,减少数位科技在教学应用上的落差,未来也可以尝试运用其他教育科技,让教育能透过科技启发更多学生。

(本文作者为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卢冠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