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心声》防疫下的陌生生活 日常的改变
●廖女士/制造业出纳
「今天几例?」墙上的钟敲下十四响,这句话像每天必服用的药剂,只要下午的这时刻一到,同事之间总有人忍不住提问。
于是,我们从新增10几、20几例开始关切,直到如今的200多、300多,甚至站上400、500多例,令人咋舌地看着。看着在学校所学的数学习题被搬上生活中演绎倍数递增,果然震撼;随着网路消息、新闻报导收到的禁令,心中则实习了倍数递减的快乐指数。
疫情之下 日常的改变
疫情还没发烧前,假日总是睡到自然醒,脸洗一洗直接到家楼下的早餐店报到,悠闲地来上一顿早午餐。五月初的某个假日中午,依循日常作息地来到早餐店。还未进门前,就觉得氛围与以往不同。等到进店门才发现:
与我们相熟的店长戴着口罩凑过来说:「你们没看到早上11点钟的即时新闻吗?今天爆增30多例了。出门还是口罩戴着比较安全啦。」
那天的那一餐成了我们最后一次在外面用餐。
后来学校停课了。家有孩子的家长一片哀嚎,必须上班又要兼顾小孩。重新把自己升级装载成三头六臂,安排好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的生活模式后,还得替他们张罗解决视讯上课的问题。
上网跟人家疯抢麦克风、摄影镜头等周边配备;等东西买齐了又要教导孩子使用Google meet,边学边做,不懂的也得硬着头皮摸到懂。因为孩子要视讯学习,刻不容缓。
进出办事也大受影响,升上防疫三级警戒后,我到某家银行办事,说不能群聚五人以上,得分流进出,只好哭笑不得地在该大楼门口先排队耗掉半个小时,这还不包括进银行的再次排队及办事时间。第一次这样耗费精神、时间排队,让人非常不安又无奈。
我虽是职责所在必须去办事,但眼看着日子在「等」字中空耗,仿佛看到自己的生命力一点……一点地涓滴流逝、耗尽。
▲由于室内控管人数,去一些地方办公需要分流进入。(资料照/记者罗婉庭摄)
记得有一天帮爸爸回医院就诊,想去菜市场买爸爸最爱吃的烧番麦。机车骑到菜市场时才忽然想到:
实施进出传统市场分流管制后,双号身分证尾数的我是不能在星期一、三、五进市场的。只好作罢,等疫情缓和后,找到时间再去买来补偿爸爸的口欲吧。
▲菜市场采身分证尾数分流管制。(图/记者吴世龙摄)
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正当心绪被防疫非常时期的生活不便填满哀怨时,有事联络了公司在台北的往来代理商。接听电话的人告诉我,他们正在实施分流上班,平常与我联络的小姐轮到在家办公,只能写Mail才能联络上。
此时,我的脑门仿佛被无形的力道敲了一记:在南部,我相对安全,还有班上,有收入、有饭吃。比一比疫情发烧热区的北部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喔!
「唉……339例本土案例。」同事见14:00整,准时滑开手机的指挥中心直播,报出新增数字的说。眼看着数字陷入胶着的300多,我数学不及格,不知现在演绎的是什么数学公式。惟希望有了疫苗的台湾,疫情快快解除啦。
▲全球7分之1的人口已施打疫苗。(图/路透社)
「我有酒,您有故事吗?」疫情下的心声,让更多人看见您独一无二的故事!还有精美小礼物等您拿!赶紧投稿到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了解【活动详情】!
热门点阅》
► 疫情下心声》远距教学突如其来 师长、学生兵慌马乱
► 疫情下心声》台大医院行政:政府对医院提拨资源过于「严格」
► 疫情下心声》请中央重视双北医疗量能差距
► 疫情下心声》确诊了会怎么样吗?平静的日常离我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