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安/共军出动「轰-6」除了压台,还特搜各国「意想不到」的情资

▲根据目前已知侦照情资来看,共军轰-6不论在外型或航电都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但是面对现代防空网的生存性仍有待考验。(图/日本航空自卫队

尤里安/现任军事战略评论员,淡江战研所毕业。

技术水准老态龙钟的轰-6不断进行升级和改装,其主要原因除了代表中共在轰炸机研发技术上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导至从1966年起陆续出厂就役的轰-6被迫不断延役之外,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战略轰炸机生产能力的高度敏感性。由于技术取得和发展的重大落差,因此即便中共空军战机实力水准借由引进外国技术呈现跨代飞跃,但是战略轰炸机仍不脱俄系Tu-16的基本设计

作战半径可达1,800公里的轰-6的确具备在西太平洋周边实施类似美空军冷战时期铬顶作战(Operation Chrome Dome)的制空战略吓阻任务,特别是在共军具有空中加油能力之后,挂载长剑系列巡弋飞弹甚至是东风-21反舰飞弹的轰-6K/轰-6N更能够执行24小时高强度警戒任务,特别是对于美军的关岛基地实施巡弋飞弹攻击,而这也是轰-6在第一岛链周边活动时所可能带来的战略压力效果

▲共军轰-6频繁穿梭第一岛链周边,其主要目的为借此拓展活动空间并宣示战略实力,意图打击我军心士气消耗空防能量。(图/国防部提供)

但从整体来看,自美空军B-52系列服役以来,不论是在冷战高峰期或后911时期的中东战场,几乎都是将获得制空优势或至少能够拥有优势机队护航清除敌战机与防空火力的状况列为作需想定前提

撇开先入为主的宣传和报导不谈,轰-6虽然不断接受性能升级和改良,但不论从航程飞操性能、电战系统或是被动生存性来看,要面对现代化防空网乃至于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机的视距空战攻击(BVR)恐怕仍就力有未逮。而如果要比照美军提供全程制空掩护的话,以目前共军航舰尚属起步阶段,而战机主力又需要分散应付国土周边潜在威胁的状况来看,光是在形成战力和维持战时妥善率标准的操作数量需求就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而在状况升高时要建立能让轰-6安全出入第一岛链周边的安全空中走廊就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届时轰-6必须面对的不仅是东亚美军,还可能包括周边盟邦的空优战斗机长程防空飞弹防空网,这对于基本设计相对老旧的轰-6来说绝非易事。当然轰-6在理论上也能够依靠航程优势避开大部分已知的陆基防空网,但如此一来的代价就是作战半径大幅缩短,更会影响起降基地的位置选择弹性,降低轰-6作为长程距外打击武器投射平台的战术价值。

攻守易位

不过上述状况都是以中共和美国对垒为想定前提,而如果换个方向以台海来看的话,轰-6所能发挥的作战效能又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审视。虽然中华民国军方已经正式放弃反攻大陆的作战想定,但为了因应共军威胁,在海空军力整建上向来不遗余力,特别是在陆基防空飞弹和制空战斗机的单位空域密度上都名列世界前矛。因此除非共军掌握绝对制空权,否则派遣轰-6实施传统轰炸作战的可能性着实甚低。

特别是中共为了发挥不对称作战效能,长久以来师法前苏联作战思想大量部署各式战术弹道飞弹。像是东风11A或是新一代的东风-15B/C都能够实施一定程度的点目标打击,而像是射程更长的东风16型则是能够针对本岛大部分地区进行整体打击。当然战术弹道飞弹的投射量远远比不上战轰机,但是对于军方有限的防空能量来说却会造成巨大负荷。就整体打击效果来说,可能比起轰-6还要来的更为巨大。

但是共军派遣轰-6并非纯以军事作战角度考量,更重要的其实是利用轰-6的出现对中国民国的军心士气产生压迫效果。此种作为期时在冷战时期本为家常便饭,当年前苏联为了夸示军事实力就不断派遣Tu-95熊式轰炸机定期进入欧美各国防空识别区。双方都很清楚前苏联不太可能真的在战时派遣笨重的Tu-95熊式轰炸机试图侵入领空或航舰打击群屏卫圈,但是借由Tu-95熊式轰炸机执行长程巡逻作战可以弥补前苏联缺乏足够海外基地和航舰战斗群承平时期实施空中武力部署的弱点,让前苏联得以在全球运用空中力量发挥一定程度的影响力。

▲共军轰-6巡逻任务于本质上和前苏联与俄罗斯所执行的Tu-95熊式轰炸机巡逻任务大同小异,只是任务范围更加限定在西太平洋地区。(图/美国国防部)

除了战略意图之外,共军派遣轰-6进入东北亚各国防空识别圈的另外一项用意当然就是借此实地测试和收集各国防空体系情资,包括拦截时间、地面战管程序乃至于雷情与通讯都可以得到第一手背景资料,除比对现有情资加以修正之外,更可能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现地情报。因为长程战略轰炸机的敏感度比起一般的海洋巡逻机要来的高出许多,因此对手也多半不敢掉以轻心,更有机会了解其战备整备和训练水准。

更有甚者,共军可能还企图借由增加轰-6派遣频率来消耗目标国家的出击架次,因为战机只要出动就一定有耗损,而许多零件只要达到时限或是技令规定的使用次数就必须依照规定更换,否则不仅影响飞安,更可能在空战任务中影响机体安全。这代表频繁出动将会快速消耗现有的零附件库存,而像是发动机和航电系统的大修检整周其也会随之缩短。对于后勤补保能量不足的国家来说,这等于慢性消耗战,更不用提飞官在长期任务压力升高下累积疲劳导致状况发生的可能性。

热门点阅》►看美中新冷战的起源►从国防预算看川普「印太战略」走向►中印核武对峙的「你追我赶」

►放眼2018大选/点我看【全系列观点文章】

►看更多【尤里安】专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授权转载自《全球防卫杂志》。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

(责任编辑:蔡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