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进第一志愿!就这样准备

文/陈芳毓

台湾教育年年有变革大学入学方式也愈来愈多元,从原本只重纸笔考试的指考,衍生出申请入学;为平衡城乡差距,多出「繁星计划」;为照顾弱势学生,增加弱势招生组,如清华大学的「旭日组」、中山大学的「南星计划」等,今年又首创针对偏才型学生的特殊选才计划。

「这样才会意识到,观察一个学生其实有很多面向!」大力推动多元入学方式的清华大学校贺陈弘笑说。

改革成果虽然见仁见智,但他持正面态度。他认为,国外大学不以考试定终身的观念至少已有30年,台湾才开始十多年,但这样的摸索前进是必要的。台湾从制造业升级至服务业,需要更多有创意、能思辨的人才,过去「背多分」的升学制度势必要跟着调整。

面对升学趋势,就读高一、高二的准大学生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趋势1〉申请入学逐年提高,指考剩三成

今年繁星入学名额约占11%,变动不大;申请入学提高至48%,指考只剩31%,清华大学繁星与申请的名额甚至超过八成,比例最高;但也有学校如台大,还是以指考入学为主。清大曾分析过去十年学生的成绩表现,发现大学成绩表现最佳的是繁星申请的学生,平均排名占前41.7%;其次是个人申请,前46.2%;指考入学则在54.4%。

贺陈弘认为,指考志愿是由高分科系往下排,学生缺乏内在动机,就会反映在学习行为上,「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我们在做对的事,所以势必要减少指考入学学生。」

教育部高教司专门委员朱俊彰也说,指考名额逐年降低,是不会逆转的趋势。从1990年代实行至今,许多学校发现,学生主动申请科系,参考学生的高中成绩、比赛表现、对系上的认同感,很有鉴别度。对照依成绩填志愿的指考,更能找到适合的人才,学生也能更早发觉自已的性向,提早准备。

趋势2〉书审资料电子化,或以笔试取代

申请入学刚实施时,许多学生会花大钱彩色影印报名资料及作品,估计申请一个科系就要花1000元准备,六个科系就要6000元;也有家长为丰富履历,让孩子补习十八般才艺,使得多元入学一度被戏称为「多钱入学」,对弱势学生不利。

对此,教育部要求自去年起,书审资料全面电子化。除了设计、美术等特殊科系,学生不必再花钱制作精美实体资料,只要上传资料即可;包括台大生命科学、药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科系,也已取消书审,改以指定项目笔试取代。

朱俊彰到国外考察时发现,美国入学书审资料多是制式表格,并不复杂;大部分科系也不会面试,一切从简。因为美国大学对申请入学已累积多年经验,史丹佛大学甚至设有招生专门办公室,能从基本准则判断学生的程度,这正是台湾的大学极需建立的know-how。

趋势3〉选才更多元,求学历程受重视

多元入学实施至今,一般人常有的迷思是「联考最公平」「笔试才能使弱势学生翻身」,最常举的例子,就是前总统陈水扁从三级贫户考上台大法律系的故事。「但纸笔测验看不到学生背景,只看到分数,有资源的人也很容易透过补习来塑造分数,」朱俊彰直言

举例,有三个学生,分别来自名校家庭背景好;一个成绩稍差,来自小康家庭;一个成绩中等,来自低收入家庭,「只有在多元入学,学校才能同时看到这三种学生。但大学要先录取谁?如果还是挑成绩最好的,多元入学就没意义了。」因此,要打破分数至上的成见,关键就在大学如何选才。

相当有实验精神的清大便创办了「旭日组」,招收低收入户学生,不只给奖学金,从入学到毕业也一路追踪辅导。今年首度举办的特殊选才,清大的「拾穗计划」即从400多个学生中,选出10位背景迥异的学生。其中一位入选者的母亲亡故,家中经济艰困,成绩仍名列前茅,还曾获全国小论文比赛特优。

「透过教育促使阶级流动,是大学的社会责任。」朱俊彰肯定清大的作法

趋势4〉独立测验增,指考采计科目

今年的准大学生是首届学测加考英听的学生,约有一成校系将英听列为繁星、个人申请及指考的门槛;但也有台大、交大等校明言不看英听成绩。

将英听独立考试,是为了回应各界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两、三年后,国文作文等非选择题的部分,也可能以同样模式独立考试,让学生有充足时间作答。而为了减轻学生压力,明年指考采计科目将从六科降至五科,采计科目最多的医学系,多已表明不采计国文科成绩,或以提高学测门槛取代。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2015大学入学指南;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www.gvm.com.tw】【立即购买远见杂志2015大学入学指南: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