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匿名」同志医3大点聊同性恋捐血 网推爆:心里有点酸

卫福部疾管署研拟,将男同志捐血禁令放宽为「5年内没男男间性行为」即可。(图/达志示意图

网搜小组/综合报导

一名男同志发文说,生日当天打算捐血,但咨询他的女护理师说,「你知道你不能捐血吗?为什么要浪费我们的时间」,并被赶下车,引发讨论。对此,一名同志医师提出自己对同志捐血的看法,并列出三大项讨论,获赞优质好文。有网友说「有一种被科普的感觉」、「心里有点酸,谢谢医师」。

原PO在「Dcard」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当下跟护理师说「我不知道同性恋不能捐血」;对方回,「下去吧,自己记得跟赠奖人员说你没睡饱8小时,喔对了,祝你生日快乐,呵呵。」他表示,回家后到房间盖上棉被,「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位护理师的嘴脸吧。」

一名同志医师则发文说,「我是在医学中心工作的医师,同时也是个没有出柜的同志,由于医界实在太小又很保守,出柜相当于往自己身上贴撕不掉的标签,很多同志医师都选择隐藏,原谅我也必须匿名。」

同志医师认为,对捐血护理师来说,听到「我是(有性行为的)男同志,我要捐血」,就好比急诊医师听到「我先来的,为什么他先看」一样令人火大;虽同理心和沟通能力也是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但临床上千奇百怪的情形真的太多了,医护人员遇久了也会烦,是人都有情绪。

▼▼同志医师坦言,目前爱滋感染族群中最大宗的的确就是「男男间性行为」。(图/达志/示意图)

他表示,「或许你会觉得『这么基本的知识、注意事项都有写』怎么还能不知道?然而,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对一群人来说的常识,对另一群人来说可能是新知宣导本来就不是最好的防范方式,所以才要层层把关。」

同志医师把该议题拆成三个问题,分别是「同志是不是爱滋危险族群」、「男男性行为者为什么不能捐血」以及「这个规定是不是歧视」,这是三个最常被拿来争论的议题。

同志是不是爱滋危险族群?文中提到,「精确地来说,同志不是危险族群,但男男性行为者(尤其无套)是,至于女女性行为则非常安全(所以也不会禁止捐血)。」

文中表示,目前爱滋感染族群中最大宗的的确就是「男男间性行为」,「即便我是同志,但我不会去扭曲这个事实。不过承认这个事实,并不代表歧视、也不带有任何道德批判意味,因为『没有人必须因为生病,不配被治疗甚至活该被歧视』。」

同志医师表示,「男男间比较常进行肛交(至于有没有比较常无套,我不敢肯定),而医学已经证明肛交(被插者)的风险阴道交高很多,所以如果异性恋进行肛交,风险和男男没有差别(可是男女之间肛交只规定1年之内不得捐血)。」他说,请大家支持PrEP(预防性投药)等先进预防措施,让同志也能享受和异性一样安全的愉悦。

第二,男男性行为者为什么不能捐血?同志医师说,HIV有所谓的空窗期,目前台湾的捐血检验技术已采用NAT(病毒核酸扩增检验),把爱滋的空窗期降到11天(以前是3周到3个月)左右,所以只要捐血者11天内没有感染,大概都是安全的血(其他血液疾病也有各自的检验)。

▼同志医生聊同志捐血获推爆。(图/达志/示意图)

他指出,过去有些人怕自己得爱滋,又不敢去筛检(怕被发现),所以改用捐血的方式等血液中心通知,这其实非常糟糕,等于是牺牲输血者的安全;现在卫福部规定爱滋病毒检验结果不会通知(其他检验如果阳性都会通知),「所以拜托不要再用这种方式验血了,不但没效,也会惹恼医护人员。」

至于男男性行为不得捐血的规定是不是歧视?他表示,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你把歧视无限上纲」、「来互相歧视啊」,其实大家根本没搞清楚「歧视的定义」。他解释,一般而言,歧视指的是「弱势族群因为自己的身份权益受损或是被强化负面形象」,相关的论述可参考作家朱家安的文章;所以就「权益受损」来说,不得捐血其实不算什么歧视,因捐血不是什么权益,「除非你觉得捐血换来的纪念品是无可取代的」。

文中提到,就科学的角度来说,其实11天以上没有进行性行为,捐血造成的爱滋感染机率已经很低,有没有必要注记「终身不得捐血」?「老实说,台湾是少数这样规定的国家,日本、美国、加拿大只要一年内没有男男性行为就可以捐;而西班牙义大利葡萄牙甚至不管你是不是同志,只要近期没有危险(无套)性行为就一视同仁,而这些国家也没有因此增加输血风险。」

他表示,今年2月,疾管署已研拟放宽为「5年内没有男男性行为就可以捐血」,「科学数据就摆在那,剩下的就是人性和政治问题了,有些人觉得『不捐又不会死』,但有些人就是觉得『明明是健康的血,硬要贴标签很莫名』,只能等社会观念慢慢进步啰。」